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养生 > 正文内容

适合冬季食用的药膳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美食养生434
首乌粥:何首乌50克,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入梗米100克,大枣3枚,冰糖适量同煮为粥。早、晚服食。首乌粥适用于未老先衰,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健忘、贫血、便秘、遗精、腰膝酸痛患者的进补。

首乌粥:何首乌50克,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入梗米100克,大枣3枚,冰糖适量同煮为粥。早、晚服食。

首乌粥适用于未老先衰,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健忘、贫血、便秘、遗精、腰膝酸痛患者的进补。

阿胶膏:阿胶250克,敲碎入陶瓷瓶中,加黄酒350克,浸泡l~2天,然后放入砂糖或冰糖250克,加清水250克,置锅内隔水蒸炖,用筷子搅和,待全部溶化后,冷却备用。每日1~2次,每次一汤匙,开水送服。

阿胶能促进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形成,促进钙的吸收,有防治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的作用。一般可用于贫血、虚劳咳嗽、各种出血、先兆流产的辅助治疗。

冬虫夏草炖老鸭:老鸭200克,冬虫夏草6克,麦冬9克,川贝9克,螺蛳5个,调料、食盐适量。用老鸭去骨净肉200克,加水、螺蛳、调料、食盐同煮。待老鸭炖烂时,再放冬虫夏草、麦冬、川贝,用小火煨30分钟后,喝汤吃肉。每1~2周吃一次为宜。

冬虫夏草炖老鸭适于体弱贫血、易受风寒感冒、肺阴虚喘咳、腰酸腿软的患者。

杞圆膏:枸杞500克,桂圆500克,用文火在砂锅中慢慢煎熬,渐加水煮至桂圆无味,方去渣,然后用慢火熬成膏,瓷罐收贮备用。每日一匙,用开水冲服。

枸杞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强性功能,有拟胆碱样作用。适合于肝肾阴虚的中老年人进补。

苁蓉煮羊肉:肉苁蓉心15克,精羊肉200克,续断12克,酱料、生姜和食盐适量。羊肉洗净切块,放锅里加水煮时暂不放调料,放绿豆3克煮沸15分钟,将绿豆和水一起倒掉,膻味即除。再加水、苁蓉、续断和调料用小火煨,至肉烂为止,喝汤吃肉。每1~2周吃一次为宜。

苁蓉煮羊肉适用于气血两虚、体虚便秘、产后体虚畏寒、肾虚阳萎、肺结核和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2850.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适合冬季食用的药膳” 的相关文章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两款养生益寿饼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两款养生益寿饼

以《医学衷中参西录》期颐饼、益脾饼为基础方,结合现代营养学理论、采用药食两用原料精心研制了两款富含中医药特色的药膳小饼,名为“期颐”小饼。 年满百岁为期颐,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日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我们以《医学衷中参西录》期颐饼、益...

食物有五味 五味对应调五脏

食物有五味 五味对应调五脏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适合吃什么食物,是从五脏的特性和不同需求说的,不能太过机械,每种味道列举的食物也不一定完全准确,我们日常生活运用的时候要灵活。 人体有病可以用不同味道的药物进行补泻治疗。《素问·脏气法时论》讲到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就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味道的食物来进行调理。 食物...

亦菜亦药话薤白 外敷治疮疡,内服宽胸阳

亦菜亦药话薤白 外敷治疮疡,内服宽胸阳

薤白用于治疗疾病历史非常悠久,它的功效很多,比如行气导滞,对于用薤治疗心病的记载,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出现了 有一种蔬菜,远看像韭,细长有剑脊;近看像葱,青绿又中空。从地里拔出来又像蒜,甚至连味道都像蒜一样辛辣,简直就是这三种蔬菜的合体!明代著名中药学家李时珍对它的描述颇有诗情画意:“二月开...

豆卷又称“如意菜” 利水泻湿又祛斑

豆卷又称“如意菜” 利水泻湿又祛斑

豆卷又称为豆芽,是由豆类在黑暗湿热环境中发芽而成,《神农本草经》中称豆卷:“味甘,平。主湿痹筋,挛膝痛”。 豆卷又称为豆芽,是由豆类在黑暗湿热环境中发芽而成,因为其外形像一把玉如意,故又被称为“如意菜”,豆卷与豆腐、酱及面筋被西方并称为中国食品的四大发明。豆卷与笋、菌又被古人并列为素食鲜味三...

栀子花花香、味美亦疗疾

栀子花花香、味美亦疗疾

栀子花做成美食,味道也很好;栀子花苦寒,能人血分而清邪热,还可用于辅助治疗疮肿毒、肠风下痢、血热妄行等病症。 栀子花分大花栀子、小叶栀子等几种,而其中的山栀子,亦名野桂花、玉荷花等。栀子花是难得的消暑花卉,还可以用来熏制花茶、制作食品和烹调食用,更是一味使用广泛的中药。中医认为,栀子花性寒,...

处暑节气仍长夏 推荐3款祛湿粥茶

处暑节气仍长夏 推荐3款祛湿粥茶

长夏涵盖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五个节气,长夏的气候特点是炎热而夹湿,所以,长夏养生重在防湿、祛湿。 虽然处暑了,但目前仍处在长夏这一阶段。长夏涵盖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五个节气,长夏的气候特点是炎热而夹湿,所以,长夏养生重在防湿、祛湿,以下介绍几道保健养生祛湿粥茶饮: 茯苓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