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养生 > 正文内容

三七饮食养生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美食养生423
古往今来,三七一直被当作中药里的一颗明珠,李时珍曾称其为“金不换”,《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古往今来,三七一直被当作中药里的一颗明珠,李时珍曾称其为“金不换”,《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三七因其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而得名。由其烹制的养生膳食自古以来便深受人们的推崇,多用来调理气、血、阴、阳失衡产生的疾病。如今人们整天生活在冷饮、空调、电风扇的包围中,不知不觉被湿寒侵扰,易出现气血两虚、厌食乏力等症状。所以,此时当以温补气血、除热利湿为主,内应脾脏、滋补心肾、健胃消食。将三七与其他药材、食材合理搭配,互进互补,能起到极好的养生效果。下面简单介绍几种三七调制的养生膳食,以供参考。

三七玉须茶。三七花3克、绿茶3克、玉米须3克。将三七花洗净,与绿茶、玉米须一同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15分钟即成。此茶可活血化瘀、清热明目、降糖降脂,可作为夏季日常茶品饮用,每份冲泡3至5次,饮至最后,将三七花嚼食服下,效果更佳。夏饮热茶还可以促进汗液分泌,有利于体内寒毒湿邪的排出,并对秋冬季的养生也大有裨益。

三七山楂小米粥。三七粉3克,山楂片10克,小米100克。先将水烧开,然后将淘洗干净的小米连同山楂片一起放入锅中小火熬煮,至软烂黏稠时放入三七粉,搅拌均匀即可。此粥滋肾养肝,化痰降脂,能益脾胃,养肾气,除烦热,利小便,并对厌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最宜早晨饮用。

三七金针牡蛎汤。三七花10克、金针菜(黄花菜)15克、干牡蛎20克、枸杞子15克。此汤最难处理的环节是干牡蛎的泡发,不论用冷水、温水还是开水浸泡,都不易煮烂,内含的营养成分也难以释出。正确的方法是:把干牡蛎放在温热的苏打水中浸泡,泡软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即可。将加工好的牡蛎文火煮半小时后,加入三七花、金针菜、枸杞子,再煮10分钟后加入少许盐、糖、味精调味即成。此汤可疏肝理气,滋阴安神、补肾固精,晚餐时饮用最佳。

这一茶、一粥、一汤养心、补血、益肾、健脾,是夏日居家养生的极佳选择。但需注意,任何养生膳食都不宜过量,并要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及时做出调整,以防养生不成反受其累。孕妇忌服三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3212.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三七饮食养生” 的相关文章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现代很多人对“药食同源”的认识已经违背了它最初的本意,简单地从字面上认为食物与药物之间可以划等号,在治病或者调理身体的时候盲目把药物当食物去使用,或者夸大某些食物的药用价值,以食物去追求其治病的作用。 脱发要吃何首乌、肾虚进补枸杞、补血来点当归和人参……这些看似很有道理的“养生经”,不知道让...

桑葚干到底能不能解酒呢?

桑葚干到底能不能解酒呢?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桑葚有“解酒中毒”的功效,但是不像网文中提到的那样仅仅靠吃桑葚干就能搞定。 对于应酬多的人来说,能解酒又护肝的食物是最受欢迎的。最近一则“酒精最大的克星—天然的解酒食物桑葚干”的文章在网上热传,那么,桑葚干到底能不能解酒呢? 这篇网文中说到:酒前吃桑葚干,可以预防酒精中毒发...

食物有五味 五味对应调五脏

食物有五味 五味对应调五脏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适合吃什么食物,是从五脏的特性和不同需求说的,不能太过机械,每种味道列举的食物也不一定完全准确,我们日常生活运用的时候要灵活。 人体有病可以用不同味道的药物进行补泻治疗。《素问·脏气法时论》讲到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就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味道的食物来进行调理。 食物...

金秋到来南瓜“尝” 亦饭亦菜清甜香

金秋到来南瓜“尝” 亦饭亦菜清甜香

南瓜是养生菜、保健饭,药食兼备;它性温味甘,入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消炎解毒的功能,其叶、花、藤、种子也供药用。 南瓜为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美洲大陆,明代中期漂洋过海,传入我国,所以它还被称作番瓜、倭瓜、窝瓜。它生命力极强,春天绽芽吐绿,夏季蔓秧开花,一棵南瓜秧苗可以蔓延半亩田...

亦菜亦药话薤白 外敷治疮疡,内服宽胸阳

亦菜亦药话薤白 外敷治疮疡,内服宽胸阳

薤白用于治疗疾病历史非常悠久,它的功效很多,比如行气导滞,对于用薤治疗心病的记载,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出现了 有一种蔬菜,远看像韭,细长有剑脊;近看像葱,青绿又中空。从地里拔出来又像蒜,甚至连味道都像蒜一样辛辣,简直就是这三种蔬菜的合体!明代著名中药学家李时珍对它的描述颇有诗情画意:“二月开...

豆卷又称“如意菜” 利水泻湿又祛斑

豆卷又称“如意菜” 利水泻湿又祛斑

豆卷又称为豆芽,是由豆类在黑暗湿热环境中发芽而成,《神农本草经》中称豆卷:“味甘,平。主湿痹筋,挛膝痛”。 豆卷又称为豆芽,是由豆类在黑暗湿热环境中发芽而成,因为其外形像一把玉如意,故又被称为“如意菜”,豆卷与豆腐、酱及面筋被西方并称为中国食品的四大发明。豆卷与笋、菌又被古人并列为素食鲜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