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养生 > 正文内容

饮食有节胜食疗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美食养生477
近年来,在不断升温的中医养生热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单就食疗养生而言,各种理论充斥于报刊、书籍、电视和网络等传媒,使人们真假难辨。其实,与其追求各种食疗药膳来保健,不如首先做到饮食有节。

近年来,在不断升温的中医养生热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单就食疗养生而言,各种理论充斥于报刊、书籍、电视和网络等传媒,使人们真假难辨。其实,与其追求各种食疗药膳来保健,不如首先做到饮食有节。

食宜清淡,切忌肥甘

古代养生家历来主张清淡饮食,《吕氏春秋》曾说:“肥肉美酒,勿以自强,命曰烂肠之食”,所以《医学心悟》主张:“莫嗜膏粱,淡食为最”。这些论述都说明清淡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现代社会之所以有许多生活方式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脂肪肝等也往往与高热量、高脂饮食密切相关。古人之谓清淡饮食还专指从味道上而言的“淡食”,主张“少咸”,孙思邈曾提出“咸多促人寿”的观点,“促”是短的意思。现代研究也证实许多疾病如高血压等均与过量食盐有关。

调配适宜,谨和五味

古人认为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进行全面而合理地搭配,才能使人体获得不同的营养。《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的饮食方案,指出谷物、蔬菜、水果、肉类是饮食的主要成分,应当尽可能全面而均衡地摄取,以保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

五味是指食物的酸、苦、甘、辛、咸五种主要气味,调和五味指的是在事物选择上尽量做到五味搭配合理。二是在烹调方法上人为地加以调整,充分利用五味的制约和生化作用,这样既保证了营养的全面性,又调剂了口味,对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食宜按时,食宜节量

按时节量是中医饮食养生的一个重要原则,《吕氏春秋》云:“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尚书》也说:“食哉惟时”。说明古人两千年前就有吃饭定时的记载。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一日三餐制,每餐间隔4~5小时,是很有道理的。节量是指在饮食的数量上给以适当调节和节制。《洞微经》曾云:“太饥伤脾,太饱伤气”。孙思邈主张:“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这种似饥非饥,似饱非饱的饮食原则对人体健康是十分有益的。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生理机能衰退,消化功能减弱,就更应该在保证人体生理机能需要的前提下节制饮食。因此,过节时全家暴饮暴食尤其有害。

调适寒热,顾护脾胃

寒热为食物的属性,过寒或过热均可损伤脏腑,给健康带来危害。中医理论对食物寒热的要求是“热无灼灼,寒无沧伧”。《千金翼方》也说:“热无灼齿,冷无冷齿”,指出了食物寒热应掌握的尺度。这些论述所强调的总原则是勿使寒热太过,当然寒热调适还要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食物品种不同及个体承受能力的差异而定。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经常进食太热的食物易灼伤口腔及食管黏膜而引发相应疾病,过食生冷则易损伤脾胃而损伤消化功能,因此,调适食物寒热,顾护脾胃功能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饮食宜忌,牢记常遵

饮食有所宜,亦有所忌。《养生录》提出饮食六宜,即“食宜早些,食宜缓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暖些,食宜轻些”,系统提出了进食在时间、速度、数量、味道、质地等方面科学合理的实际要求。这实际上是饮食的总原则。而六宜的反面即进食之所忌。具体言之,又分食时宜忌:如食时宜专致忌分心,宜舒畅忌慎思,宜细嚼缓咽,忌粗嚼急吞等;食后宜缓行忌急走,食后宜摩腹忌卧等。对饮料宜忌有饮茶不宜过量,饭前午后及睡前不宜饮。饮酒要做到三适即适量、适时、适情等。这些主张都反映了中医饮食养生的科学精髓,过年时人们尤其应该注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3641.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饮食有节胜食疗” 的相关文章

桑葚干到底能不能解酒呢?

桑葚干到底能不能解酒呢?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桑葚有“解酒中毒”的功效,但是不像网文中提到的那样仅仅靠吃桑葚干就能搞定。 对于应酬多的人来说,能解酒又护肝的食物是最受欢迎的。最近一则“酒精最大的克星—天然的解酒食物桑葚干”的文章在网上热传,那么,桑葚干到底能不能解酒呢? 这篇网文中说到:酒前吃桑葚干,可以预防酒精中毒发...

经常喝酸奶,你知道怎么喝才最健康吗?

经常喝酸奶,你知道怎么喝才最健康吗?

对于身体健康的人群,胃肠功能好,在炎热的季节,偶尔可以喝直接从冰箱冷藏室里拿出来的酸奶,但不主张经常喝。 对于酸奶的喝法,众说纷纭。从冰箱拿出来就喝,还是过一会儿再喝?对于身体健康的人群,胃肠功能好,在炎热的季节,偶尔可以喝直接从冰箱冷藏室里拿出来的酸奶,但不主张经常喝,经常喝容易患胃病;若...

立秋过后 用膳食赶走三伏带来的湿邪

立秋过后 用膳食赶走三伏带来的湿邪

立秋过后,闷热燥湿的天气有所缓解。可是,炎热的夏季虽走,但我们身体多多少少被湿邪入侵。 8月8日立秋,立秋过后,闷热燥湿的天气有所缓解。可是,炎热的夏季虽走,但我们身体多多少少被湿邪入侵。湿邪滞留体内,难免作恶。浑身无力、食欲下降、大便稀溏、不思饮食、皮肤湿疹等都可能是湿邪入侵的表现。 不妨...

大蒜:行气暖脾胃,杀菌解虫毒

大蒜:行气暖脾胃,杀菌解虫毒

中医认为大蒜有行滞气、暖脾胃、消癥积、解毒、杀虫的功效。 炎热夏季,很多人的胃口不是很好,不少人会在烹饪菜肴的时候加一些大蒜,以增加口感,提振食欲。而且由于大蒜很容易种植,不少家庭的阳台上它们也成为了花盆中的常客。 行气暖脾胃,杀菌解虫毒 大蒜最众所周知的功效就是杀菌消毒,不少家庭都会常备...

凉争冰雪甜争蜜 盛夏消暑话西瓜

凉争冰雪甜争蜜 盛夏消暑话西瓜

“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这是清代才子纪晓岚《咏瓜诗》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盛夏里进食冰凉香甜的西瓜后的惬意心情。 “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这是清代才子纪晓岚《咏瓜诗》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盛夏里进食冰凉香甜的西瓜后的惬意心情。西瓜原产自非洲,时至今日,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

“男不离韭,女不离藕”有道理吗?

“男不离韭,女不离藕”有道理吗?

韭菜不只是适合男子食用,藕也不只是适合女子食用,这两种食物都是男女老少皆宜的。 我国民间流传着一句话“男不离韭,女不离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男子应多吃韭菜,女子应多吃莲藕。那么,这句话有没有中医养生道理呢? 韭菜性味甘、辛、温,自古以来中医认为韭菜有补肾温阳、益肝健胃、行气理血、润肠通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