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养生 > 正文内容

寿命短的人,常有6个“养生误区”,如果你也有,别再傻傻坚持了

生活百科5年前 (2020-07-10)美食养生549

  image.png

  长寿是我们每个人都追求的健康目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寿命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朝着“活得更久、活得更好”的目标而努力。而这其中,就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说为了长寿而刻意坚持一些不科学的养生习惯,结果导致自己的健康受到伤害。比如下面要说的6个养生“误区”,很多朋友可能都在坚持,但其实可能后果会缩短我们的寿命。

  误区1:食疗养生又治病。的确,有很多的食物都有一定的改善疾病的功效,比如洋葱对于血管的健康、芹菜对于高血压、苦瓜对于高血糖,但食物毕竟是食物,如果陷入食疗养生的误区,忌讳用药物来控制疾病,会导致疾病走向更严重的结果。  

image.png

  误区2:纯素饮食不生病。植物性饮食的确有很多健康的优势,比如说利于肠道的健康,预防一些癌症,而且植物性饮食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矿物质等营养,但是纯素饮食也会导致营养摄入不全面,比如蛋白质和其他一些肉类更为富含的矿物质等,会增加营养不良的风险。

  误区3:晨练越早越好。很多人特别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很早就起来去晨练,但要知道,早晨人的冠状动脉张力比较高,而且交感神经也相对兴奋,对于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太早晨练是危险的。如果你有糖尿病,空腹晨练还容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image.png

  误区4:喝水越多越好。水的确是人体必需的物质,医生们也提倡在日常生活中多喝水,主动喝水,但是水不是喝的越多越好,如果每天喝水超过3升,就有可能发生低钠血症,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临床急症。

  误区5:多吃补品能长寿。我们可能花了很多钱去买高级保健品、补品和营养补充剂,但事实上,最终并没有长寿,而且很多补品或含有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最终寿命没有增长,却落得“人财两空”的结果。  

image.png

  误区6:钙补得越多越好。和喝水一样,补钙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身体不缺钙,但你却在拼命补钙,容易引起高钙血症、肾结石等疾病,也会破坏我们的整体健康。而仅仅是补钙,如果身体缺乏镁、维生素D等元素,也不经常运动,同样还是会出现骨骼问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3914.html

标签: 养生误区
分享给朋友:

“寿命短的人,常有6个“养生误区”,如果你也有,别再傻傻坚持了” 的相关文章

食物有五味 五味对应调五脏

食物有五味 五味对应调五脏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适合吃什么食物,是从五脏的特性和不同需求说的,不能太过机械,每种味道列举的食物也不一定完全准确,我们日常生活运用的时候要灵活。 人体有病可以用不同味道的药物进行补泻治疗。《素问·脏气法时论》讲到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就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味道的食物来进行调理。 食物...

吃花生可以去烧心吗?该怎么吃?

吃花生可以去烧心吗?该怎么吃?

人食用生花生仁后,经胃的蠕动搅拌成稀糊状,这时其油便附着在胃黏膜上,这样能防止胃黏膜炎症扩散,使体内胃酸分泌大大减少,从而达到治疗泛酸、烧心和轻度胃溃疡的目的。 研究发现,人食用生花生仁后,经胃的蠕动搅拌成稀糊状,这时其油便附着在胃黏膜上,这样能防止胃黏膜炎症扩散,使体内胃酸分泌大大减少,从...

都说粗粮养生好 四类人群并不适

都说粗粮养生好 四类人群并不适

粗粮本身不易消化,且营养不全面,吸收率低,因此粗粮虽好却不适宜所有人群。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越来越重视,饮食习惯也由“细”变“粗”。营养专家认为,荞麦、大豆、玉米、紫米、燕麦、红薯等粗粮一能“消灭”胆固醇;二能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的风险;三能促进消化功能,缓解便秘和平衡...

“损谷”亦养生 令脾胃复归其自然

“损谷”亦养生 令脾胃复归其自然

饮食是人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那么,所谓的“损谷”,从字面理解就是减少饮食摄入,何以能达到治病调养的目的呢? 被中医经方家奉为圭臬的《伤寒论》,其最后条文以“损谷则愈”四字结尾,可见医圣张仲景对从脾胃入手治病的重视程度。此中深意,应结合临床实践而解其要义。 挑食与过食...

经常喝酸奶,你知道怎么喝才最健康吗?

经常喝酸奶,你知道怎么喝才最健康吗?

对于身体健康的人群,胃肠功能好,在炎热的季节,偶尔可以喝直接从冰箱冷藏室里拿出来的酸奶,但不主张经常喝。 对于酸奶的喝法,众说纷纭。从冰箱拿出来就喝,还是过一会儿再喝?对于身体健康的人群,胃肠功能好,在炎热的季节,偶尔可以喝直接从冰箱冷藏室里拿出来的酸奶,但不主张经常喝,经常喝容易患胃病;若...

一甜一咸两道粥,为“三高”人群解忧愁

一甜一咸两道粥,为“三高”人群解忧愁

胖人多湿,肥人多痰。湿从哪里来呢?脾主运化水湿,是津液代谢的枢纽。一旦脾虚弱了,不运化了,就会产生痰湿。 肥胖是“三高症”的温床 “三高症”是指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它们是现代社会所派生出来的“富贵病”,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相互关联。如:糖尿病人很容易同时患上高血压或高血脂症,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