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有补就该有泻,中医传授你4个养生妙招,教你养出好身体

生活百科5年前 (2021-02-02)养生文化1098

  近些年来,养生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证明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但是养生绝不是去理疗馆刮刮痧、拔拔罐、按按摩这么简单,养生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顺应昼夜及四季的气候变化。不仅要养身,更要养心,不能只依赖于医生,更多的是要靠自己。

  

有补就该有泻,中医传授你4个养生妙招,教你养出好身体


  那么怎样做才能更全面系统的养生呢?

  1、养成良好的心态

  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一些人每天都洋溢着笑脸,但是也有一部分人群脸色较为阴沉,这和心态有很大的关系。其实情志因素在疾病的产生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保持心情愉悦才能远离疾病。在心情不好时,可以选择进行运动,比如在清晨时到公园里跑跑步,不仅能够使自己忘记烦恼,缓解压力,还能够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抗寒能力。并且现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都比较快,不妨尝试将自己的生活节奏慢下来,练太极、闭目养神也是修身养性的好方法。

  

有补就该有泻,中医传授你4个养生妙招,教你养出好身体


  2、学会调整呼吸

  俗话说得好,“人活一口气”,因此呼吸对于机体来说至关重要,正常的呼吸活动不仅可以保证体内的气血运行通畅,使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得到调整,而且还能够起到调养七情六欲的作用。因此在清晨醒来时或工作之余可以多做一些深呼吸,练习自己的吐纳功能,并且在深呼吸的同时可以配合吞咽唾液,还能够起到调津液的作用。

  3、做到有补有泻

  养生并不是一味的进补才是好,在食用一些滋补品的同时,一定要先辩证,有气血虚弱、阳气或阴液不足的人群才适合服用补品,同时需要注意量的把控,否则可能会出现上火等不良反应,并且要作到补泻兼施,如配合运动发汗等。

  

有补就该有泻,中医传授你4个养生妙招,教你养出好身体


  4、注意保护肾气

  众所周知,肾为先天之本,对于后天的身体健康和寿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而言,非常容易出现肾阳虚衰的表现,因此如果想要固护肾气,可以适当晒晒太阳,补充阳气,平日要进行适当的运动,促进气血的运行。熬夜是非常伤肝肾的一种行为,因此一定要摒弃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

  在古代,人们的养生非常讲究天人合一,认为自然界中有四季的更替和温度的变化,都会对人体的生理功能造成影响。因此,正确的养生一定要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与四时相适应,真正起到调养五脏,运行气血的作用,这才是养生的真谛。

  肾主骨,骨髓造血,这时候造血能力下降,基本上全部出现贫血。 冬天要多晒太阳,把阳气升上去,才能有正气 晒的时候把头部遮挡好,背朝阳,感受灼热的阳光在后背上蔓延,非常舒服。 中医讲“腹为阴,背为阳”, 说的是小肚子是人最怕受凉、最需要保暖的地方; 这个事西医角度:这里是我们的盆腔,特点是血管多但血管壁薄, 原本,血液经流这里要减速,再受凉、无力,就容易形成盆腔积血。 所以痛经、大姨妈颜色深的朋友大多都是运动少、体寒、饮食不佳偏凉的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3945.html

标签: 养生妙招
分享给朋友:

“有补就该有泻,中医传授你4个养生妙招,教你养出好身体” 的相关文章

欲必不穷于物 物必不屈于欲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

《周易》与养生

《周易》养生思想的核心—— 人生知变、应变、适变三大生存法则。 一.《周易》是一部什么书?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代关于研究宇宙万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中国自然哲学典籍,阐明自然宇宙之理,人生之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开山著作。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被列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称为中华第一经...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可以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少受疾病的侵扰。我国的中医养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什么是养生的呢?中医养生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的常识!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