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炎炎夏日如何养生,才能避免疾病的发生?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09-13)夏季养生130

炎炎夏日如何养生,才能避免疾病的发生?

此问题记得应该是讨论过了,今天再简单的重复几句。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也相应的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喜大悲,以免以热助热,火上浇油,心静自然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天地万物都有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变化规律。人要养生健康长寿,就要“应天顺时”遵循这个自然规律。

夏季养生注意四个方面:

(一)健脾除湿;湿气是夏季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没有胃口,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经常服用健脾利湿之品,如霍香、莲子、佩兰等。

(二)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旺盛,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莲翘、荷叶、绿豆等来祛暑。

(三)补养肺肾;夏日心火旺而肺经、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五味子等,可防止出汗太多而耗伤津气。

(四)冬病夏治;夏季人体阳气盛,此时内服药物或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预防冬季易发的一些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冬季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膏药贴穴位,可预防冬季哮喘和鼻炎。

另夏季常备些药物,以消暑散寒、清热祛湿、解毒祛火等。如霍香正气水、清凉油、避温散、十滴水、无极丹、菊花等。夏季注意少吃多餐,多饮水。可以吃辛辣食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排汗,有助于降温。避免剧烈运动。温水冲澡,可用凉水冲洗手腕,喝茶喝菊花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4546.html

标签: 夏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炎炎夏日如何养生,才能避免疾病的发生?” 的相关文章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空气中湿度高,气压偏低,含氧量降低,会导致人体缺血、缺氧。锻炼后因汗出过多血液循环受阻,回家后进入空调房,环境冷热不均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近日,62岁的市民常先生晨练后回家突发心梗,经医院竭力抢救后脱离危险。家人很纳闷,“都说心脏病在冬天易发作,怎么夏天也发作?”对此,专家解释说,夏...

夏季小心泌尿系结石

夏季天气炎热,经皮肤和呼吸道丢失的水分较多,易引起人体缺水,导致尿液浓缩,尿液中的矿物质容易变成细小的沉积物,从而形成结石。 夏季天气炎热,经皮肤和呼吸道丢失的水分较多,易引起人体缺水,导致尿液浓缩,尿液中的矿物质容易变成细小的沉积物,从而形成结石。结石病不发则已,一发“惊人”。高温天气,泌尿系...

炎炎夏日紫外强 中医防治日晒疮

紫外线过敏中医称‘日晒疮’,实际上是个人体质的问题。中医认为,日照为阳邪,人之所以会对紫外线产生过敏,是因为此类人体质偏阳质,在感受阳邪之后,容易从阳化火,出现阳热的表现,如皮肤灼热、瘙痒、水疱、渗液等症状。 夏天来了,北京市民常女士很心烦,因为每次外出回家浑身都会发烫发红,还奇痒难忍,且很长时...

夏夜避风如避箭

人们的养生保健,一年中最难调理的就是夏天,而夏天调理的重点是夜间避风,夏夜避风如避箭。 近两天,经历炎热酷暑的人们终于感受到了凉意,晚上睡觉不再“水深火热”了。于是,晚上睡觉时打开窗户,让自然风吹进来成为不少市民的选择。但神经内科专家提醒,夏夜睡觉过分贪凉,容易遭受风邪的侵袭,吹风时间过长,会引...

安度夏日 清暑利湿健脾胃

中医认为,暑邪为阳邪,炎热升散,伤及人体后,可上犯头目,内扰心神,严重者导致高热心烦、面赤烦躁等暑热证。 夏季天气炎热,昼长夜短,降雨增多,湿度也逐渐增加,让人感觉湿热难耐。即将进入小暑时节,小暑节气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而人体阳气在外,脾胃相对空虚,很容易出现寒热错杂的状况。 脾脏位居中焦,...

长夏养生防湿护脾是关键

农历六月,古称长夏,雨水较多,湿气偏盛,所以预防伤湿,首当护脾。只有人体脾阳振奋,脾的升降运化功能正常,才能有效地抵御湿邪的侵袭。 农历六月,古称长夏,此时至夏末秋初,自然气候有一个显著特点,即雨水较多,湿气偏盛,因而如同春风、夏暑、秋燥、冬寒一样,湿就成为长夏的主气。湿气过盛,可作为致病邪气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