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季如何养生?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09-13)夏季养生112

  起居 人们应迟睡而早起,对中、老年人更应如此。睡眠时间虽然有所减少,但人不会在白天感到困倦。老年人可利用中午午睡1~2小时。有人发现老年人午睡“充电”可减少心脏病的发生。

饮食 这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因为气温一高,人体皮肤血管扩张,外周血容量增加,而肠胃道供血会相对减少,消化机能和抵抗力也随之减弱。

  夏季要多喝水,少吃油腻食品,饮食以清淡为宜,多吃新鲜蔬菜和豆制品。整个食谱应以清热、化湿、清心补脾为主。

夏季多喝荤素搭配的汤类,如丝瓜豆腐汤、猪血豆腐汤、肉丝豆腐汤、番茄蛋汤。还可多喝稀饭,这有利于消化吸收,可增加食欲、祛暑延年。

常用的食物有兔肉、鸭肉、鱼、黄鳝、苦瓜、冬瓜、番茄、丝瓜等。

消暑的食物有绿豆、薏苡仁、百合、西瓜、莲子等。

中药防暑如金银花、决明子、山楂、菊花、薄荷、鲜藿香等,可用沸水煮后代茶饮。其中山楂除有降血脂作用外,近年还发现它对预防中暑亦有效。体弱气虚者可将人参泡茶喝。

运动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运动强身在夏天也很重要。

  夏季运动宜在清晨进行,运动以散步、跳舞、太极拳等小运动量为宜,时间在1~2小时。

防病治病 伏天的气温最高,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的原理,如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冻疮等,可采取冬病夏治法,都可在伏天调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4551.html

标签: 夏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夏季如何养生?” 的相关文章

夏季祛湿正当时

夏季祛湿正当时

暑季不仅气候炎热,且经常会下雨。热蒸湿动,湿气弥漫空间,此时人体最易被“湿邪”入侵。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暑季的脚步距离我们越来越近。暑季不仅气候炎热,且经常会下雨。热蒸湿动,湿气弥漫空间,此时人体最易被“湿邪”入侵。 中医认为,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邪极爱与风、寒、热等邪气互通,且难以除去...

五运六气话高热 清热防暑养心茶

对于今年的热,从五运六气学说角度是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2018年为戊戌年,“中运”太徵火,属于岁火太过之年,火之太过,称为“赫曦”。 今年三伏天真的有些热。据气象部门统计,今年7月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辽宁、吉林、重庆、山东、河南等地偏高2℃以上,尤其是7月中旬以来,高温“...

南方已入梅雨季 养生尤要防霉菌

在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家具等许多东西很容易受潮,甚至发生霉变,并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时下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已进入梅雨季节,此时天空连日阴沉,并且降水连绵不断,正如民谚所言:“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在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家具等许多东西很容易受潮,甚至发生...

炎炎夏日紫外强 中医防治日晒疮

紫外线过敏中医称‘日晒疮’,实际上是个人体质的问题。中医认为,日照为阳邪,人之所以会对紫外线产生过敏,是因为此类人体质偏阳质,在感受阳邪之后,容易从阳化火,出现阳热的表现,如皮肤灼热、瘙痒、水疱、渗液等症状。 夏天来了,北京市民常女士很心烦,因为每次外出回家浑身都会发烫发红,还奇痒难忍,且很长时...

冬病夏治也可“内治”

内治中的内服即根据患者的体质、病程、病情轻重、阴阳偏盛偏衰的个体差异及脏腑失和的不同类型,选用不同的药物内服或食物疗法,在夏季三伏之际,运用内服药物、药膳食补等手段,以防止冬病,去除痼疾的治疗方法。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中较有特色并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法之一,所谓“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

度苦夏要注意补铁

苦夏难熬,尤其是三伏天,常令人叫苦不迭,苦不堪言。面对高温酷暑,在补充矿物质时,人们首先会想到作为盐的成分的钠,其次考虑到钾钠平衡而补充钾,但往往会忽视另外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那就是铁。 苦夏难熬,尤其是三伏天,常令人叫苦不迭,苦不堪言。面对高温酷暑,在补充矿物质时,人们首先会想到作为盐的成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