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季怎样养生?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09-13)夏季养生319

夏三月五行属火,在五位与南方相应,主长养。心气火旺,五味属苦。火能克金,金属肺, 肺主辛,所以当夏饮食宜减苦增辛以养肺。心气当“呵”疏之,噱以顺之。三伏天,腹中常 冷,特忌下利,恐泄阴气,所以不宜针灸,比较适宜发汗。夏至后,夜半一阴生,宜服热物, 兼服补肾汤药。

  夏季心旺肾衰,即使再热也不宜吃冰雪蜜水、凉粉、冷粥之类,饱腹受寒, 必起霍乱。不要吃瓜茄生菜,原腹中方受阴气,食此凝滞之物,多为癥块。若患冷气痰火之 人,切宜忌之,老人尤其要注意。平居檐下、过廊、巷堂、破窗都不可纳凉,这些地方虽凉,

贼风伤人最厉。

  最好在虚堂净室,水亭木阴,洁净空敞之处,自然清凉。更好的是调息净心, 常如冰雪在心,炎热感自然减弱。饮食温暖,不要让自己太饱,不宜过食肥腻。不要在夜里 露宿于外,在睡着后使人扇风取凉也不可取,虽然一时痛快,风入腠里,给人的伤害最深。 为了凉快浑身是汗时当风而睡,多患风痹,手脚麻木,语言謇涩,四肢瘫痪。

  头为诸阳之总, 尤不可风,卧处宜密防小隙微孔,以伤头脑。夏三月,每日梳头一两百下,不得梳着头皮, 当在无风处梳,自然能去风明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4567.html

标签: 夏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夏季怎样养生?” 的相关文章

南方已入梅雨季 养生尤要防霉菌

在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家具等许多东西很容易受潮,甚至发生霉变,并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时下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已进入梅雨季节,此时天空连日阴沉,并且降水连绵不断,正如民谚所言:“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在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家具等许多东西很容易受潮,甚至发生...

酷暑天热湿邪重 警防夏季皮肤病

中医认为:“湿”邪是许多皮肤病的重要病因。夏季连续的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气温较高,湿与热相结,不利于皮肤水分蒸发,容易出现皮肤病。 夏天是皮肤病的高发期,像各种癣、痘痘、脓疱、皮炎、湿疹等。为什么这些皮肤病会在夏天频繁出现呢? 中医认为:“湿”邪是许多皮肤病的重要病因。夏季连续的阴雨天气,空气...

如何让自己舒适地度过夏天?

在炎热的夏季要注意保护体内阳气,避免暑邪侵袭,热毒积于体内。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阳”,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夏季开始烈日炎炎,人体新陈代谢旺盛,阳气外发,伏阴于内,因此,在炎热的夏季要注意保护体内阳气,避免暑邪侵袭,热毒积于体内。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阳”,夏季在五行中...

大暑养生莫失良机

到了一年当中最热的大暑时节,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了37℃以上的高温天气,市民要注意要做好防暑工作,避免引发中暑。除了预防中暑外,还要注重养生。 到了一年当中最热的大暑时节,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了37℃以上的高温天气,市民要注意要做好防暑工作,避免引发中暑。除了预防中暑外,还要注重养生。 宜喝健脾...

安度夏日 清暑利湿健脾胃

中医认为,暑邪为阳邪,炎热升散,伤及人体后,可上犯头目,内扰心神,严重者导致高热心烦、面赤烦躁等暑热证。 夏季天气炎热,昼长夜短,降雨增多,湿度也逐渐增加,让人感觉湿热难耐。即将进入小暑时节,小暑节气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而人体阳气在外,脾胃相对空虚,很容易出现寒热错杂的状况。 脾脏位居中焦,...

夏天“无病三分虚”

夏季人体最容易感受暑湿之邪气,尤其在炎热多雨的三伏天,暑湿之邪往往乘虚而入,侵犯人体的脏腑经络或壅滞三焦或困阻中焦等。 进入夏天,不少人这样的体验,容易疲劳,懒懒的没力气,食欲不好,头晕胸闷,多汗烦热,口苦欲饮,胃肠不适,脘腹疼痛,恶心呕吐,失眠多梦,怠惰嗜卧,大便不调,形体消瘦等,俗称“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