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冬季养生小常识(转载)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09-13)冬季养生278

  阮道飞转载

  冬季时节,寒风凛冽,万物凋零,雪花纷飞。正如《素问》所言:“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因此,冬季为自然界“阴升阳降”之季,万物为了防御寒冷的侵袭,植物的根基不断的深入土壤,吸取养分,动物四处觅食,形成厚厚的脂肪,细胞代谢减慢,为来年春季的生机盎然储存更多的能量。根据《内经》的天人合一整体观所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于天气” 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自然界息息相通,生命的根本在于人之阴阳与天之阴阳的相互通应,“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因此冬季养生重在“藏”。

  “藏”字在人体表现几个方面:“精、气、神”。这里的“精”是指人体的元气,即“肾之精”。“气”是指人体的气血,即“脾”之精。“神”是广义的神,即“心神”。冬季为万物凋零,人体的元气下降,气血凝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百无聊赖。因此,冬则藏,即养精蓄锐,补肾藏精,强筋壮骨;增加户外运动,活血化瘀;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增强免疫,这样人体才能保证四季的健康,精神饱满,延年益寿。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长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正是由于肾中精气的盛衰变化,而呈现生长壮老的不同的生理状态。因此,补肾填精是一年中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中重要的环节。其次是健脾益肾。肾阳不足,伤及脾土。若脾虚失于运化,气血生成不足,逆向导致肾精匮乏。再其次是“神”。冬季容易引起人们的悲伤之感,有的人会变得精力和体力明显衰退。因此,“宁静为本,保养精神”,冬季要以安定清静为根本,以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和情绪上的稳定。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述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阮道飞转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4679.html

标签: 冬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冬季养生小常识(转载)” 的相关文章

阴阳交接到节点 养生更要看“运气”

阴阳交接到节点 养生更要看“运气”

中医学十分注重气化运动,冬至是阴阳气交接的重要节点;中医注重天人相应,顺时养生,五运六气是自然宇宙存在的一种客观规律。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12.22日是冬至,它既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一如年节”,民间尚有...

冬三月养生的“养藏”之道

冬三月养生的“养藏”之道

在冬季,人体的阳气也内敛、下降,并藏于肾。在五脏功能活动中,肾的闭藏在此时为主导,因此,冬季是养藏的季节,是补肾的季节。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 为什么冬季需要“养藏”? 生命是一个生、长、收、藏循环往复的过程...

天气骤冷 小心心梗发作

进入大雪节气,急性心梗病势汹汹,预防保健尤显重要,中医自古以来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急性心梗病势汹汹,预防保健尤显重要,中医自古以来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进入大雪节气,一年一度的严寒季节又将来临;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多个省份,气温骤降,研究指出,寒冷天气的低气温和多风天气会引起皮肤血管收...

冬季养阳是关键 起居养生8要点

冬季养阳是关键 起居养生8要点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自然界万物闭藏。冬季养生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原则。 冬季的自然界阴盛阳衰,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故养生专家建议,冬季养生应该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入冬后,天气转寒,因此“敛阴护阳”的主要内容就是“祛寒就温”。一...

冬季高发慢阻肺 日常预防尤为重

冬季天气干燥寒冷,刺激呼吸道,容易引发慢阻肺急性发作。冬季雾霾天气增加,空气中弥漫大量污染物和病菌,经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增加慢阻肺的发病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3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旨在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专家介绍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

冬季来临多流感 日常起居7要点

冬季来临多流感 日常起居7要点

一转眼,立冬至,流感高发季又到来了。中医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说,正气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免疫力,免疫力提高了,病邪自然就无法侵袭人体。因此扶正气、避邪气,才是预防流感的根本。 一转眼,立冬至,流感高发季又到来了。如何安然度过流感季,一起听听专家怎么说。 流感为何如此可怕 专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