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冬季养生小常识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09-13)冬季养生294

  冬季时节,寒风凛冽,万物凋零,雪花纷飞。正如《素问》所言:“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因此,冬季为自然界“阴升阳降”之季,万物为了防御寒冷的侵袭,植物的根基不断的深入土壤,吸取养分,动物四处觅食,形成厚厚的脂肪,细胞代谢减慢,为来年春季的生机盎然储存更多的能量。根据《内经》的天人合一整体观所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于天气” 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自然界息息相通,生命的根本在于人之阴阳与天之阴阳的相互通应,“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因此冬季养生重在“藏”。

  “藏”字在人体表现几个方面:“精、气、神”。这里的“精”是指人体的元气,即“肾之精”。“气”是指人体的气血,即“脾”之精。“神”是广义的神,即“心神”。冬季为万物凋零,人体的元气下降,气血凝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百无聊赖。因此,冬则藏,即养精蓄锐,补肾藏精,强筋壮骨;增加户外运动,活血化瘀;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增强免疫,这样人体才能保证四季的健康,精神饱满,延年益寿。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长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正是由于肾中精气的盛衰变化,而呈现生长壮老的不同的生理状态。因此,补肾填精是一年中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中重要的环节。其次是健脾益肾。肾阳不足,伤及脾土。若脾虚失于运化,气血生成不足,逆向导致肾精匮乏。再其次是“神”。冬季容易引起人们的悲伤之感,有的人会变得精力和体力明显衰退。因此,“宁静为本,保养精神”,冬季要以安定清静为根本,以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和情绪上的稳定。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述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4682.html

标签: 冬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冬季养生小常识” 的相关文章

冬季养生先养肺 五招避免肺伤害

中医认为,冬季养生要先养肺,如果冬季养不好肺的话,不仅养生没有效果,还会让身体受到伤害。 相信很多人都感受到了,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天气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身边感冒咳嗽的人特别多,有的病情严重的发展到了肺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患病人群也不仅局限于老人儿童等高危人群,就连不少平时身体强壮的中青...

阴盛冬季咋保健 中医火灸祛风寒

阴盛冬季咋保健 中医火灸祛风寒

火灸疗法是从灸法演变而来,不仅运用灸疗的经络热效应,又结合中药外敷法,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扶正祛邪,激活机体免疫功能,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寒冷的冬季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势必会造成寒邪入体,身体抵抗力变低,蕴生各种疾病,对于老人等体虚人...

数九寒天预防脑出血

冬季寒冷刺激引起血管的强烈收缩,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导致发生病变的脑内细小动脉破裂,造成脑出血。另外,体力劳动、情绪激动、吸烟饮酒、便秘等也容易引起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出血。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曾有神经内科专家说过,如果把大脑比作农田,脑血管就像水道,水道灌溉农田...

冬季养生 重防六病

冬天是一年四季中最为寒冷的季节,强冷空气、大风、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和低气温环境,会大大削弱人体防御功能和抵抗力,因此,冬季养生要未雨绸缪,从日常做起预防六大疾病。 冬天是一年四季中最为寒冷的季节,强冷空气、大风、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和低气温环境,会大大削弱人体防御功能和抵抗力,从而诱发各种疾病...

冬季暖胃三小妙招

高良姜暖胃止痛,干姜温中散寒,二者都含有挥发油,可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脘疼痛。 热姜粥:高良姜10g,干姜5g,大米50g。将大米洗净后加水熬粥,快熟时,加入高良姜、干姜,至米熟粥成即可,温热服食。高良姜暖胃止痛,干姜温中散寒,二者都含有挥发油,可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脘疼痛。 茴香外敷:取小...

冬季养生需要“参”

人参大补元气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肺、心经。它禀性中和,能大补元气、补脾胃、安心神、益心智。现代研究表明,人参能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 人参大补元气 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肺、心经。它禀性中和,能大补元气、补脾胃、安心神、益心智。现代研究表明,人参能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 大家冬季可以服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