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天主“收藏”养生宜养阳,藏好两处,用好3个方法,助养好阳气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8)秋季养生85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最近这几天阴雨不断,添加了几分凉意,可以穿上薄薄的外套了。秋天到来,气温起伏比较大,对于那些体质较差的人来说是一种考验。体质差,抵抗力就会弱,身体容易遭受寒湿之邪的侵袭,容易耗损阳气,导致身体生病。

秋天主“收藏”养生宜养阳,藏好两处,用好3个方法,助养好阳气  秋天养生 第1张

何谓阳气呢?

《黄帝内经》中讲:“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句话的意思简单来讲的话,就是阳气和人的关系,就好比是太阳与自然的关系,太阳能给万物能量,没有了太阳就没有了生命力;人有了阳气,身体充满能量,有了生机,而失去了阳气就会影响寿命。

秋天主“收藏”养生宜养阳,藏好两处,用好3个方法,助养好阳气  秋天养生 第2张

秋天养生在一年四季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秋天养生宜养阳,有了阳气,就会给我们身体带来长久的健康。秋天在四季养生中主“收藏”,而我们身体亦是如此,有一些部位也要藏好,这样有利于保健养生,少给冬天添堵,身体会更健康!

具体都有哪些部位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个部位:腹部

到了秋天,虽然“秋老虎”随时可能会返场,但是早晚温差大,一些女性朋友喜欢穿露脐装的,要注意了。如果没有把腹部藏好,肚脐露出来的话,会使腹部受凉,引起腹泻,有的时候还有可能会引起宫寒的症状。所以,秋天养生,也要把腹部藏好。

秋天主“收藏”养生宜养阳,藏好两处,用好3个方法,助养好阳气  秋天养生 第3张

第二个部位:脚踝

现在的好多年轻人女生爱漂亮,男士爱帅气,都喜欢耍酷,喜欢穿九分裤,袜子要不就不穿,就算穿了,也会穿船袜,这样就把脚踝给露出了,脚踝处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说太溪、三阴交等。长时间把脚踝裸露出来,也会使身体受到寒湿之气的侵袭,耗损阳气,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大家一定要谨记在秋天,必须也要把脚踝藏好。

秋天主“收藏”养生宜养阳,藏好两处,用好3个方法,助养好阳气  秋天养生 第4张

秋天养生,除了要藏好这两处以外,这五种人也需要养阳:

①脾胃虚寒的人,受凉了,或吃坏了肚子就拉肚子

②虚胖的人,身体上的肉松松垮垮的,干啥也提不起精神来

③气虚的人,走路很累,气喘吁吁,容易感冒

④关节痛的人,一到冷的天气,关节处就会发痛

⑤宫寒的人,女性宫寒,腹部,手脚发凉

秋天主“收藏”养生宜养阳,藏好两处,用好3个方法,助养好阳气  秋天养生 第5张

秋天养生宜养阳,“藏好”两处,这五种人赶紧养阳,这三个方法用好了,收益一整年!

第一个方法:养脐

肚脐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胎儿在肚子里都是靠脐带来获得能量的。而肚脐还有一个名字——神阙,意思是神居住的宫殿,身体所需要的能量、营养、精华都需要藏在此处,养于此处。神阙还被人称为“生命之根” ,可见肚脐是多么的重要了。那么,如何养脐呢?试试这2个方法。

1、按脐

我们平躺于床上,周身放松,双手重叠放于肚脐上,掌心对着肚脐,先顺时针100圈,然后逆时针100圈,按揉时速度要缓慢轻柔,力度要适中,以局部发热为宜。在按摩时会促进肠道的蠕动,会听到有水声,或者有打嗝、放屁的声音都是正常的。

秋天主“收藏”养生宜养阳,藏好两处,用好3个方法,助养好阳气  秋天养生 第6张

2、穿布袋兜

《本草纲目》称:“脐腹胃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在古代,不管男女都会穿布袋兜,就是为了保暖肚脐,不让它受凉。现在是不再穿布袋兜了,但是想要养脐的朋友,可以穿用艾绒做成的肚兜。艾绒是纯阳之物,可以帮助身体排出湿寒之气,可以温煦脏腑阳气,是一种非常好的养阳的方法。

通过养脐的方法,可益气升阳,使人体气血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足,身体健康。

第二个方法:多补充水分

立秋之后,湿热交替,合成湿热之邪,损耗人的阳气,危害身体健康。在秋天,要记得补充水分,可以多喝红茶有助于温阳的茶饮。

秋天主“收藏”养生宜养阳,藏好两处,用好3个方法,助养好阳气  秋天养生 第7张

第三个方法:晒头顶

中医讲:“头为诸阳之会”,是阳气汇聚的地方,所以秋天养阳可以多在上午8—9点的这个时间段去晒晒头顶,阳光照耀着头顶,可以帮助散掉心中郁结之气,补充能量,还能补益阳气。

注:图片来自网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5753.html

标签: 秋天养生
分享给朋友:

“秋天主“收藏”养生宜养阳,藏好两处,用好3个方法,助养好阳气” 的相关文章

初秋天微凉 养胃护胃保健康

秋季是寒暑交替时节,天地阳气渐收、阴寒渐长、气温冷暖多变,人体之气血也随之内收,很容易导致新病徒生或旧病复发,尤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功能性胃肠病等疾病最为常见。 入秋后,到医院看胃病的人多了起来。由于季节因素,胃病在秋冬季会比夏天多发一些,一方面是天气转凉,大家胃口大开,一下子猛...

两妙招缓解秋乏

深秋时节要睡子午觉,子时从中医理论来讲是“肝经循行时间”,如果肝失调会出现“胸胁满闷,口苦咽干,不欲饮食,心烦气躁,神疲乏力,头晕目眩,月经失调,面部色斑,急躁易怒”等症状。 很多人时常会感到提不起精神,出现睡眠不足的现象,这就是常说的“秋乏”。但若在秋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不容易出现“秋乏”...

九九重阳话养生

中医认为,重阳节气后,气候逐渐转凉,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是易发病的时令。此季节身体感到不适的人明显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因此应注意重阳节养生,防病延年。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今年10月21日是重阳节。在民间,重阳节有登高望远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

秋季养生食补药补两相宜

秋季养生不要急于求成,应坚持淡补、缓补原则。先选择些药食两用或性味平和的药物,如莲肉、黄芪、苡米、大枣、扁豆、山药、枸杞子、黑芝麻、核桃肉、百合、黑大豆、花粉、蜂蛹、蜂蜜、蜂王浆以及明之类的药物。 白露已过,天气开始转凉,进入阳消阴长过渡阶段。人们养生也要顺应秋季气候特点,尤其在饮食养生方面,当以...

秋日防病重养肺

强健肺脏的最佳方法是适当的体育锻炼,因此,可根据人们的喜好不同,身体差异,分别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门球、练气功等,可改善呼吸功能,增强肺心血液循环,增强肺心功能。 时已入秋,轻风习习,天高云淡,给人们一种全身轻松、舒适的感觉。中医认为,燥主秋令,且燥邪易伤肺。根据中医五行...

秋季养生之饮食养生篇

季饮食调养应遵循“养阴防燥”的原则,饮食宜养阴,滋润多汁。其具体原则如下。 1.养肺为要 秋气内应肺。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体真气之源,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应多食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