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中医养生 > 正文内容

坚持艾灸,你身体有哪些改善?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22)中医养生91

你好,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指的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通过燃烧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人们已经懂得借用艾灸促进身体健康了。

坚持艾灸,你身体有哪些改善?  艾灸养生 第1张

若要细数艾灸的好处,主要可以整理归纳成以下这8个吧!

一、温经散寒灸法应用其温热刺激,可以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

二、行气通络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

三、扶阳固脱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

坚持艾灸,你身体有哪些改善?  艾灸养生 第2张

四、升阳举陷灸疗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

五、拔毒泄热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

六、防病保健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

七、延年益寿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八、美容艾灸的美容与一般的化妆品美容,手术美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本质上的,另一个是表面上的。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 有很多女人脸上不光滑洁净,这往往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实际上还是阳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说的上火。

坚持艾灸,你身体有哪些改善?  艾灸养生 第3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6033.html

标签: 艾灸养生
分享给朋友:

“坚持艾灸,你身体有哪些改善?” 的相关文章

不同手指的痛可能暗藏不同的身体疾病

不同手指的痛可能暗藏不同的身体疾病

  俗话说的好,“十指连心”,十个手指头不仅承包了我们一生中的生活使命,还能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不同手指痛能提示脏腑疾病,生活中手指痛一定要注意哦!  不同手指痛提示脏腑疾病拇指疼痛  拇指中的少商经穴,与肺息息相关。如肺有疾患压这个部位时,会疼得跳起来。按摩拇指可缓解心脏疾病,过敏性皮炎,脱发,...

养生你真的懂吗?这些全靠“养”

养生你真的懂吗?这些全靠“养”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人都讲究“养生”,可是这养生你真的懂吗?不只是食物,睡眠这些调整好,你的身体是不是在健康的范围内你知道吗?养生要看起居、季节等等一些,你的真的明白,还是跟风呢?快来看看下面的内容吧。起居养生。  睡眠,人的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医学研究表明,在深度睡眠中,人...

十常养生法,养生好方法 收了吧!

十常养生法,养生好方法 收了吧!

  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特别适合没有时间锻炼的人和老在办公室坐着伏案工作的人~                ...

中医养生的前景如何?

个人认为中医养生的前景很好,不是一般的好,而是非常非常非常好。 随着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每个人都开始为自己的健康投资,养生是这几年持续很有热度的行业,但是中医养生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医养生的疗效毕竟没有证实,中医养生只是一个赚钱敛财的项目,并非是造福群众的好事。所以培养中医人才,也是至关重要的。...

中医关于养生的原则是什么?

形神一体是中医学认识人体的基本观。通俗讲,人有物质身体,同时有元神存在,这才能组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得神者生,失神者死”。形为神之府,神为形之用,二者密不可分,而元神对物质身体具有统领、驾驭作用。所以,养生包括两部分内容:养身,养神。养身很重要,养神更重要。如何养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

养生才能保健。中医在养生保健方面具体都有哪些内容和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有情志养生、节气养生、体质养生、食药养生、运动导引养生、经络穴位养生等诸多方面,最近在主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养生适宜技术》,这也是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供中医养生学等专业使用,从操作技术角度整理总结了针法调养技术(包括毫针、耳针、皮肤针、刺络放血、穴位埋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