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如何预防秋燥?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2-16)秋季养生89

燥邪的致病特点

什么是燥邪?

“燥”是自然界六气之一,“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六气是自然界阴阳二气运动变化的结果,是自然界万物生、长、化、收、藏各个阶段发展变化阶段不可或缺的客观条件。在五行理论的指导下,《黄帝内经》提出“在天为燥,在地为金”,“西方生燥,燥生金”。“燥”这种气候变化给自然界带来的相应的变化,可以归结为五行的金行。“金曰从革”,其性坚固沉降,所以燥气“其用为固”、“其化为敛”,它使得万物生长处于收敛、停止状态,进入巩固阶段,进而成熟。这一季节,天气开始凉爽、气候多干燥少雨,所以有了“燥胜则地干”“其性为凉”的认识。一些坚硬的甲壳类动物常在燥气行令的季节里成熟,所以云“其虫介”。人体也要在这个季节里开始收藏储备营养物质,以备来年春生之需。这就是《黄帝内经》在天人相参、援物类比的思维下,对燥气特性的认识。也正是基于这种思维和认识,在通过长期临床实践积累的对疾病的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古人开始将人体疾病中出现的某类表现与燥气对自然界的影响相类比,这样便开始了将燥气作为一种致病因素来研究,于是外燥理论的发展才得以起步。

燥邪的致病特点

1、燥性干涸,易伤津液

燥性干涸,这是自《黄帝内经》以来中医学界对燥气特性的一个共识,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所以才有了如刘河间归纳的“枯涸”、“干”等燥邪致病的特点,也由此进一步上升为燥邪易伤津液的规律性认识,这样也就可以把很多津液缺失的表现归因于感受燥邪而致,如燥邪在表可有鼻咽干燥欠润、口燥唇干喜饮、皮肤干燥甚至破裂等表现随着其入里入脏,还会伤及肺胃阴、肝血、肾阴引起一系列相应的表现。

2、燥邪上受,首伤肺金

燥邪自口鼻与肌表特别是头面部肌表侵入人体之后,首先波及与口鼻相通的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极易被燥邪耗伤津液,出现干咳,少痰,或痰液粘稠,或痰中带血等表现。另外燥邪犯肺,肺气郁闭,升降失常,可有大便干涩不畅等表现。近期祁医生治疗好几个都是秋燥咳嗽患者,症状出现干咳,少痰或者痰黄,咽干等不适,这类人群归为秋燥咳嗽,很多医生以外感风热及外感风寒治法去治,往往效果不佳。以秋燥治效果颇为满意。

3、燥性肃杀,克伐肝气

燥气属金,金性肃杀、沉降,金克木。正常情况下,这种相克的关系,保证了木的正常生长,使之在正常的时令成熟。但是当燥金之气过强,就会使树木的生长变缓,“草木晚荣”。应之人之脏腑,肝气的升发之性与木行相类,所以燥邪易于克伐肝气,出现胸满气逆、两胁串疼、目赤毗疡等一系列表现。燥金沉降、肃杀之性伤及肝气的升发之性,清气在下,则生飨泄,故会引起腹痛、腹泻,甚至痢疾等疾患。燥邪的这一致病特点,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的论述“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近期看了几个秋季腹泻患者,这几个患者都是平素较为焦虑患者,立秋后受到金气克制,肝气不得调达,表现为焦虑加重,腹泻加重,实际上是明显的燥性肃杀,克伐肝气,此时需要加强调和肝脾为法即可避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6142.html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如何预防秋燥?” 的相关文章

秋季防燥 更应防湿、防风

秋季防燥 更应防湿、防风

秋季在防秋燥的同时,防湿、防风一样不可忽视。 进入初秋,暑期的湿热已经消除了一大半。然而,此时气温仍然很高,尤其是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农历9月一些地区的最高气温依旧维持在35℃以上,夏暑尚未完全消除,加上秋天雨水增多,湿、热依旧很“活跃”。所以,秋季在防秋燥的同时,防湿、防风一样不可...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多吃水果青菜。另外也可在烧菜煮汤时放些胡椒,都有解除秋乏的效果。 秋天一到,整个人经常会有昏昏沉沉的感觉,这是脾胃在找你“算账”了。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

立秋之后天多变 适当调补正当时

立秋之后天多变 适当调补正当时

秋燥伤肺的易感人群大致有:老年人、儿童、体弱者: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心脏病患者,此外还有长期疲劳、生活不规律等所致的亚健康状态者,这些人由于抵抗力低下,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就容易被秋季的燥邪所伤。 “三伏不到秋来到”,不等秋天真正到来,立秋先到了。立秋过后,白天虽然依然炎热,但至...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我国古人养生很重视顺应节气的变化,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所以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人体最易失守的防线。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我们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于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咽痛等现象。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

初秋不适五对策

入秋之后,秋老虎会给人们带来诸多不适,夏天的“高温多湿”和“紫外线”,加上“寒暖差(室内外温差等)”“空调寒”“内脏寒”还会延续,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和调理。 入秋之后,秋老虎会给人们带来诸多不适,夏天的“高温多湿”和“紫外线”,加上“寒暖差(室内外温差等)”“空调寒”“内脏寒”还会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