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10个秋季运动养生小常识

生活百科3年前 (2021-12-16)秋季养生110

秋季宜人,是运动健身的好时机。但是有关专家表示,秋天气候条件与夏天不同,大家应及时调整健身习惯,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不要养生不成反伤身,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秋季运动养生小常识。

10个秋季运动养生小常识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1张

一、谨慎无氧运动 秋季天气慢慢转凉,爆出性的无氧运动容易引起身体不舒服,甚至造成运动损害。所以,健身时一定要注意把握运动幅度较小、热量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年轻人,可以安排跑步等高冲击有氧运动,这样可消耗更多的热量;中年人可安排快走、慢跑、爬楼梯等低冲击有氧运动;老年人可安排散步、瑜伽、太极拳等项目。

二、把握好温度 秋季气温变化不定,容易给人带来生理及心理上的影响。有些人常常莫名地感到苦闷伤感、疲劳易怒、精力衰退。专家建议:情绪低落、萎靡不振时进行健身。轻则加重器官的负担,重则损害机体的功能,所以,运动时最好选择在精神饱满的状态下进行。

三、选择合适地方跑步 秋天跑步,请选择合适的地方。如在林阴大道上慢跑,呼吸清新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因为现在都市车水马龙的马路越来越多,千万别选择在马路边锻炼。其实这样很不健康的。因为秋季气候干燥,灰土容易飞扬起来,使空气受到污染,在马路边跑步,肺活量增加,会吸入更多的灰尘和汽车排出的有害气体。从而无形中给身体带来了危害。所以,晨跑和锻炼最好选择在公园等安静又干净的地方进行,而不宜在马路边慢跑。

四、运动注意保暖 很多人认为,人一旦运动起来,就不会感到寒冷,只穿单薄的T恤运动。其实,人体在户外锻炼中产生较多热量的时候仅是中段,运动前后非常容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户外运动时,要等身体发热后,再脱下外套,而且运动完要及时披上,如果穿着汗湿的衣服在秋风中逗留,十分容易着凉感冒。在运动衣材质的选择上,不少人认为纯棉衣服舒适、吸汗,但实际上,选择透气性相对较好的聚丙烯材质,会更合适。

五、考虑自己的年龄 秋季运动,不同年龄段的人要选择不同时间段出行。各个年龄段的人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活动的时间段。年轻人由于身体对天气的适应能力较强,体质比较好,体力恢复也比较快。秋季运动时间可以安排在早晨和下午;中年人适应能力比较差,可以在下班以后, 18—20点之间。这个时间段,身心比较放松;老年人运动时间一般应选在14点—15点,他们身体较差,选择温度最高、有阳光的时间进行健身,更轻易活动开,从而幸免身体损害。

六、选择合适的装备 合适的运动装备会让运动更省事省力,还会避免很多意外事故的发生。运动装备上选择一定要因人、因地、因目的而有变化,评估好目的地的情况和天气变化。尤其是长距离的、难度较大的运动,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力争做到有备无患。

七、选择好时间适当补水 运动补水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从三个时间段来考虑。运动前补水、运动中补水和运动后补水。专家建议,运动前2小时补水500毫升,使体内细胞达到最佳的水合状态;准备运动,足够的时间能将体内多余的水分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轻装上阵。运动中大量出汗时,要采取系统补水的方法。即每10到30分钟补一次水,每次补充200毫升到250毫升的水。运动过后补水,培养记录运动前后体重的习惯,从中获取运动过程中丢失的汗量。但必须强调运动后的补水不是丢多少就补多少,而是应该补水大于丢水,才能使机体恢复水平衡。

八、做好准备活动 运动前做准备活动,是非常关键的一件事。因为人的肌肉和韧带在秋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黏滞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韧带的伸展度降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在没有准备活动的情况下也会下降,锻炼前若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会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锻炼反而成了一种伤害。

九、杜绝过度运动 秋季,人的神经系统兴奋性会增高,生理机能趋于活跃和加强。但不能过度运动,这样很容易引扭伤筋骨,影响工作和生活。特别是中老年人要掌握好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不要超过机体的负荷。一般来说,中老年人运动时间每次不要超过1.5小时。锻炼时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这就是适度的标准。

十、运动后补充水分 运动后还要多喝开水,多吃甘蔗、梨、苹果、乳类、芝麻、新鲜蔬菜等柔润食物,以保持上呼吸道粘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肿痛。如运动时出汗过多,可在开水中加少量盐,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防止肌肉痉挛,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此外,如进行长跑锻炼,还要饮用适量的糖开水,以防低血糖,出现头晕、出虚汗、四肢乏力等不良生理反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6181.html

分享给朋友:

“10个秋季运动养生小常识” 的相关文章

悲秋并非“秋”全部 金秋之韵莫辜负

悲秋并非“秋”全部 金秋之韵莫辜负

悲秋是可以预防的,这是肯定的答案。晒太阳,是基本的方法,因为光照可以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使人的情绪增高。 自古以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悲秋”也是他们热衷表现的主题。“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在四句诗中用了五个低调的“秋”字,刻划了多愁善感林黛...

秋风乍起 谨防面瘫多发

秋风乍起 谨防面瘫多发

面瘫又叫“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各种年龄段,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它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可能跟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感染等有关。 十一假期过后,秋色渐显,但早晚温差还是很明显。最近一段时间,到医院就诊的面瘫患者明显增多。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神内内科主任李燕提醒,入秋后要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受...

秋高气爽爬山季 登高并非人人都皆宜

秋高气爽爬山季 登高并非人人都皆宜

秋日,天高气爽,景色宜人,是一年中爬山登高的黄金季节;但要提醒的是:登山运动并非人人皆宜。 秋日,天高气爽,景色宜人,是一年中爬山登高的黄金季节。但要提醒的是:登山运动并非人人皆宜,尤其患有以下慢性病者(特别是年老体弱病人),更应引起注意和重视: 高血压 尤其是老年性高血压者,收缩压易受体位...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初秋是气温变化较大的一个时令。此时节的气候特点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证。 专家介绍,万物经历了夏季的茁壮成长,初秋是到了收敛生性的时...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人体最易失守的防线。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我们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于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咽痛等现象。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

秋燥认知的四大误区

秋燥症状并不是多饮水或者简单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便能缓解的,一定要对“证”,才能有效预防。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的意思是天气变冷,露水结成霜。即便秋季带来降雨也不能明显缓解秋燥的环境,反而更让秋凉时节“凉燥”的威力加大。 对于秋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