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牢记养生小常识,秋凉时节保健康!

生活百科3年前 (2022-02-27)秋季养生111

今天10时22分,寒露,天气渐寒,万物衰退。寒露后,别再“秋冻”了,夜晚温度将会降得更低,老人、小孩要特别注意保暖。谚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提醒大家:寒露节气一过,更应注重足部保暖,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睡前还可用热水泡脚。秋意熟透,记得添衣保暖~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是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寒露时节尾花收,在农人的眼中,棉花才是秋季的“尾花”。农历九月,也是人们的纳棉之月,授衣之月。“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牢记养生小常识,秋凉时节保健康!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1张

练“弹指功”提阳气

很多朋友冬天怕冷,容易手脚冰凉,中华养生瑜伽协会会长迷罗表示,如果在寒露之后开始练练“弹指功”,可以让这些状况会得到改善。

“弹指功”非常简单,可以每天中午用双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弹出去,反复一百遍。当然,可以不必局限于一百次这个数目,次数越多越好,有空就弹弹。中指的指尖是心包经的起点,而心包经是心脏的保护墙,寒露之后,人体的气血开始流注心包经,所以常弹中指,能够促进气血循环,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也就不容易手脚冰凉、畏寒了。

每天泡脚补肾气

过了寒露,天气会越来越凉,有些人出现尿频、乏力等症状,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泽民说,中医讲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所以要经常给肾“打打气”,即补养肾气。

除了早起喝还阳水外,坚持每晚用温水泡脚,并且水没过脚腕,时间控制在15到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在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效果也很好。

泡完脚以后,还要做揉肾经的功课,首先坐到床上,脚心相对,两脚心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然后双手握住小腿肚的肌肉,慢慢用力向外面翻,并且让双手尽可能多的握住小腿肚肌肉,向外上方翻边按摩,就这样重复操作,直到小腿感到发热就可以了。

此外,肾开窍于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区,联系着全身每一个器官,所以每天早晚常搓揉耳朵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

适当食补不能少

寒露后也可以适当食补,这里推荐一道菜,即山药胡萝卜炖羊肉,这道汤具有补体健肾,提升元气的作用。怕吃羊肉上火的朋友,可以配着喝些菊花茶,菊花是清热去火的,还可以润肺补肾。

如果不喜欢吃羊肉,可大椎穴以喝五豆粥,即用小米配上红、黄、黑、绿、蚕豆五种豆子,熬粥喝,它能调和五脏,濡养肠胃,提升机体的免疫力。为了增强进补的效果,闲暇还可以多敲敲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以提升脾胃运化功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健康时报大夫说微信。微信关注方式:搜索“大夫说官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6225.html

分享给朋友: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牢记养生小常识,秋凉时节保健康!” 的相关文章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意中说出了秋日养生的道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

“悲秋”不防危害大 防治“秋郁”有六法

“悲秋”不防危害大 防治“秋郁”有六法

中医素来有“天人相应”之说,秋凉一至,花木零落,阳气减退,阴气渐长,似乎空气中也弥散着悲凉与寂寥,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出现情绪低落、凄楚伤感、失眠多梦、少气乏力等症状,出现“悲秋”之感。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本是一个收获而又充满诗意的浪漫季节。但随着秋风乍起,秋雨连绵,万物萧条,不由呈现出...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不胜防。对于健康人而言,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就应当十分小心了,因为一冷一热极易导致血管痉挛,以致旧病复发。 秋风起,天气渐渐的凉了。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

秋季防燥 更应防湿、防风

秋季防燥 更应防湿、防风

秋季在防秋燥的同时,防湿、防风一样不可忽视。 进入初秋,暑期的湿热已经消除了一大半。然而,此时气温仍然很高,尤其是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农历9月一些地区的最高气温依旧维持在35℃以上,夏暑尚未完全消除,加上秋天雨水增多,湿、热依旧很“活跃”。所以,秋季在防秋燥的同时,防湿、防风一样不可...

中秋过后天渐凉 “秋冻养生”有诀窍

中秋过后天渐凉 “秋冻养生”有诀窍

过了中秋节,凉爽干燥的天气中渐渐透出些寒意,秋冻锻炼是有讲究的,头、脚不能冻。 “春捂秋冻”是人们所熟悉的养生谚语。过了中秋节,凉爽干燥的天气中渐渐透出些寒意。随着气温的降低,有的人认为“秋冻”可以增加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在天气变化的日子里,特意地不加衣服,不戴帽子,不换鞋袜。其实,秋冻锻...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中医针对燥邪犯肺的调养法则一方面要“润”,即补充津液、滋阴润肺;另一方面还要“宣”,即宣通气机,宣散邪气。 处暑一过,凉爽的秋风逐渐拉开了秋天的大幕,天气一改暑季的炎热潮湿,给人们送来了秋高气爽的感觉,而与此同时,另一种邪气——燥邪也应时而生,作为秋天的主气,随时可能侵犯人体。 燥邪是六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