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春季养生 > 正文内容

春季预防心脑血管病要“三保”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春季养生593
春季是心脑血管病易发期,此时防心脑血管病,除了要特别注意讲平衡,还要做到“三保”。

春季气压时高时低,人体跟着温度和气压紧赶慢赶会比较疲累。这种刺激使人体血管收缩,心肌供血不足,以致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因此春季是心脑血管病易发期。此时防心脑血管病,除了要特别注意讲平衡,还要做到“三保”。

保冷热平衡 冷热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心血管的舒缩功能。针对春季忽冷忽热之特点,一定要坚持“春捂”,防寒保暖。平时就有心脑血管病的病人要根据天气预报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要及时增减衣物。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左右。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对于心脑血管疾病人来说,可造成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增高,从而导致血栓形成、血管收缩或痉挛,还可造成心肌耗氧量增加。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凉过热,如洗澡塘水过热,淋浴时水过凉;长跑开始穿的太簿凉风袭人,长跑时间过长又大汗淋漓身上燥热等等。

保血压平衡 血压急剧波动是心脑血管病意外的重要原因。老年人和高血压病人更要防止血压忽高忽低,尤其是要避免血压突然升高。引起血压升高的诱因主要有兴奋激动、愤怒火盛、苦闷心烦、骤冷刺激、劳累过度等等。因而心脑血管病人情绪要稳定,切忌大喜大悲,大恐大惊、过度兴奋。还要科学锻炼,选择有益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功能的活动,注意劳逸适度,最好能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另外,腹腔压力的变化对人体血流影响很大。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病人要防止腹压突然加大,如便秘者用力过大,运动过于激烈,把重物突然猛劲背上肩等等。

保饮食平衡 对于心脑血管病人来说,日常要管住自己的嘴。饮食要以清淡、均衡、适度为原则,适当摄取动物脂肪和蛋白质。主食宜选择粗粮及粗纤维食物,防止大便秘结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摄入。多食豆制品有利于胆酸排出,使胆固醇合成减少。还宜多吃鱼,因为鱼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血液的稠黏度,防止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另外,忌暴饮暴食,特别是过量的饮酒,是心脑血管病引发的重大诱因,应高度警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656.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春季预防心脑血管病要“三保”” 的相关文章

警惕“春困”的信号 缓解春困“四妙招”

警惕“春困”的信号 缓解春困“四妙招”

克服春困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首先要早睡早起,保证睡眠。 常有人开玩笑说自己是“春困秋乏夏打盹”,到了冬天还得“冬眠”。其实,“春困”这种情况的发生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春困是因自然界气温回升而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寒冷的冬季,受低温影响,人体皮肤汗腺收缩,保持体温恒定;进入春...

春主生发应养阳 晒晒太阳益健康

春主生发应养阳 晒晒太阳益健康

生活中阳光的保健作用多被忽略,其实这免费的太阳光就是平时养生保健的一大法宝。 生活中阳光的保健作用多被忽略,其实这免费的太阳光就是平时养生保健的一大法宝。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现代研究发现,太阳光对于人体健康大有益处。很多西方人喜欢在沙滩上晒太阳,甚至他们中的很多人还热衷于“天体浴”就有其中的...

早春养生注意啥

早春养生注意啥

中医养生讲究“春季养阳”,以“扶阳固本”。早春时节天气忽冷忽热,是冠心病、关节炎、肾炎等疾病的多发季,建议有慢性病的人群可以根据个体情况合理安排查体,有不适及时就医。 俗话说“百草回生,百病易发。”早春天气时冷时热,加上细菌活跃,很容易患上感冒导致旧病复发。专家介绍,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

早春来得早 五运六气养生好

今年春的气息来得早,中医五运六气理论描述这一时段的特点是“气乃大温,草乃早荣”。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伴随惊蛰的一声春雷,已然进入仲春时段。早春寒温不定,乍暖还寒,或春意盎然,有时还会出现“倒春寒”,所以民间有“春冻如马啃”的谚语。仲春易发春困,这一阶段,万物升发,人体气血、阳气也应时而...

春季养生助春阳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此时阳气升发,正是调养五脏的时节。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此时阳气升发,正是调养五脏的时节。为大家介绍一些春季养生保健小常识。 着装适宜 防寒保暖 春回大地,乍暖还寒,气候变化频繁。应特别注意防寒保暖。根据“春捂秋冻”的原则,不宜过早...

“三招”防“春困”

人们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进入春天,人们往往会感到容易困倦,这就是所谓的“春困”。其实“春困”不是病,而是生物钟的转换。 人们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进入春天,人们往往会感到容易困倦,这就是所谓的“春困”。其实“春困”不是病,而是生物钟的转换。那么,怎么预防“春困”?教您三招。 第一招 晚睡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