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无论男女,50岁是寿命决定期,长寿还是短命,就看能否做七件事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7)养生文化622

  

  50岁开始,我们的身体在不断走下坡路,很多人把50岁称为寿命决定期,这是因为从这个年龄开始,健康会出现分水岭现象,发生疾病的概率更高了,50岁以前,你可能什么疾病都没有,但50岁以后,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甚至是癌症都可能接踵而至。

  这些疾病不仅影响健康,而且会缩短寿命,医生提醒,50岁开始,如果你依然能够做七件事,那么恭喜你,你很长寿,反之,你更易短命。

  第一,50岁开始,你依然能够有良好的睡眠质量,不需要服用安眠药物,睡眠期间,不需要频繁起来上厕所,如果你睡前没有饮水,对于男性来说,尿频要警惕前列腺疾病,对于女性,则需要警惕尿路感染。

  第二,50岁开始,你的生活和工作依然井井有条,年龄的增长,不仅没有让你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杂乱无章,而且也没有让你变得力不从心。

  

  第三,50岁开始,你依然拥有良好的免疫力,在流感来临的时候,你依然能够安然无恙,平时偶尔劳累,受凉之后,也很快能恢复正常的免疫力。

  第四,50岁开始,你依然能够做自己喜欢的运动,比如游泳,走路,爬山,跑步,打羽毛球等等,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出现力不从心,在运动的过程中,你没有出现胸闷胸痛,气喘吁吁的表现。

  第五,50岁开始,你依然拥有良好的记忆力,年龄的增长,并没有让你出现健忘症,你的思维依然敏捷,在用脑之后,并没有疲倦,头痛,头昏的表现。

  第六,50岁开始,你依然拥有良好的消化功能,没有出现食欲下降,厌油,呕吐,腹痛,腹泻,排便习惯改变的现象。

  第七,50岁开始,你依然拥有良好的体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并没有出现腰酸背痛,乏力的表现,在很多方面,你依然得心应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7.html

分享给朋友:

“无论男女,50岁是寿命决定期,长寿还是短命,就看能否做七件事 ” 的相关文章

看孔子吃饭十二军规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食文化的核心,将“吃”列为人的第一本性和根本诉求。如何吃好并利于养生呢?孔子在《论语·乡党篇》中记载了关于吃饭的十二条规矩。时至今日,这十二条规矩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今人借鉴。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食文化的核心,将“吃”列为人的第一本性和根本诉求。如何吃好并利于养生呢?...

先秦时期的养生思想

先秦诸子在探讨自然规律及生命奥秘的过程中,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先秦时期指夏代(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 一.时代特点: 夏、商、西周,奴隶制得到较大发展,青铜器工具的运用,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一个...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人越到中年,发现自己不能再好好地睡一个完整的觉了,有的人甚至会被夜尿憋醒,以前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玩笑,但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    01  为什么会被尿憋醒?  一般到了40岁以上,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起夜的问题。  年轻的时候,身体会有自然的分泌节律,夜间睡觉的...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

养生新研究层出不穷,别盲目轻信

  “中国人多吃米饭不会增加升血糖的风险。”日前,某国际期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在国内营养学界引发热议,中国营养学会理事范志红则公开发表文章质疑该说法。  近年来,健康养生领域类的新研究层出不穷,其中很多“成果”是由国外知名学府和机构发布的。但是,在国内权威专家看来,这些新观点尚待进一步检验。  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