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健脾祛湿按摩哪里最有效

生活百科1年前 (2023-09-17)养生文化62

健脾祛湿按摩哪里最有效

1、阴陵泉

位置: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按摩手法:行指揉法,将拇指指腹置于穴位上,其余四指于小腿前固定,拇指稍用力按揉,以感觉酸胀为度。每次按揉约5分钟,每日可行多次。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在这儿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

2、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在穴位上点按或者按揉,每次应该连续点按或者按揉5分钟左右,至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足三里穴属于健脾养胃的第一穴,并且也是保健人体的重要穴位。受到按摩刺激可以生发胃气、燥化脾湿、扶正祛邪、补中益气,当因为体内湿气重引起水肿和炎症时,可以按摩这个穴位防治。

3、承山穴

位置:小腿后面正中线,委中穴直下8寸,小腿腓肠肌两肌腹下方之间凹陷处。

按摩手法:轻轻地按揉,以感觉到酸胀微痛为宜,之后再慢慢的在加重力度,以自己能够承受的力度为限。每次按摩3-5分钟即可。

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其效果跟红豆薏米粥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所以,刺激它能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身上的湿邪,正随着上升的阳气向外发散。

4、丰隆穴

位置:在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

按摩手法:每天按压1到3分钟,局部按压有胀麻感。

丰隆原意是指古代神话中的雷神。丰隆穴,顾名思义,就是假借丰隆这个象声词,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所以说,梅雨季节里多揉此穴,健脾祛湿的作用非常不错。

5、中脘穴

位置: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

按摩手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2~5分钟,也可用掌心或四指按摩中脘5~10分钟。

中脘穴可以和胃健脾,促进脾胃的运化。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即为此穴。

6、百会穴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间联线的交点处,大致在头顶正中央处。

按摩手法:手握成拳状敲打或来回揉搓百会穴3-5分钟,最好有发热之感。

按摩百会穴能帮助理顺行气,消除积滞,还可健脑宁神。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7825.html

分享给朋友:

“健脾祛湿按摩哪里最有效” 的相关文章

看《冷庐医话》保生篇 学道教养生术

清代浙江桐乡县医家陆以湉幼年攻读四书五经,多闻博识,道光年间进士,弟弟及孩子生病误治不幸离世后,他专心钻研医道,医术精湛。 清代浙江桐乡县医家陆以湉幼年攻读四书五经,多闻博识,道光年间进士,弟弟及孩子生病误治不幸离世后,他专心钻研医道,医术精湛。所撰《冷庐医话》为后世称道,书中不少观点至今仍发人...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可以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少受疾病的侵扰。我国的中医养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什么是养生的呢?中医养生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的常识!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人越到中年,发现自己不能再好好地睡一个完整的觉了,有的人甚至会被夜尿憋醒,以前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玩笑,但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    01  为什么会被尿憋醒?  一般到了40岁以上,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起夜的问题。  年轻的时候,身体会有自然的分泌节律,夜间睡觉的...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健康不是简单的体育锻炼,也不是营养餐或太极拳。医疗保健的基础是调整阴阳,气血,保护精神的原则。它采用调节精神,引导呕吐,调整时间,喂养,药物,禁欲,排气的各种方法,以实现维护,调养,支持生命,达到人体健康的目的“长寿”。  医疗保健是为了维持和关爱生命并实现长寿。保健是指通过各种手段保护人体生命...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

养生新研究层出不穷,别盲目轻信

  “中国人多吃米饭不会增加升血糖的风险。”日前,某国际期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在国内营养学界引发热议,中国营养学会理事范志红则公开发表文章质疑该说法。  近年来,健康养生领域类的新研究层出不穷,其中很多“成果”是由国外知名学府和机构发布的。但是,在国内权威专家看来,这些新观点尚待进一步检验。  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