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梨为秋季佳品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892
秋天干燥、风大是最明显的特征。因此平时要注意除燥,晚上睡觉时要注意关窗以防秋风伤害身体。而梨有润肺化痰的功效,改善秋燥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秋天干燥、风大是最明显的特征。因此平时要注意除燥,晚上睡觉时要注意关窗以防秋风伤害身体。而梨有润肺化痰的功效,改善秋燥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人们在描写秋天时总会用到“秋高气爽”这个词,除了偶尔飘落的黄叶外,云淡风轻的天空应该是秋天最显著的标志了。《黄帝内经》形容秋天时用到了“天气以急,地气以明”这个词。什么是“天气”和“地气”,又为什么用“急”和“明”来形容呢?古人认为“天气”就是阳气,大自然的风雨雷电、阳光、宇宙中的微波辐射等都属“天气”范畴。“地气”则是地面散发出来的气息,在中医中属“阴”。立秋以后,天地间的阳气由发散趋向收敛,阴气逐渐生长起来,所以刮来的风也总是凉凉的,让人感觉很凉爽。夏天偶尔也会刮风,但总是热乎乎的,就是因为夏天阳气占主导地位。“天气以急”说得是秋风的急劲之势,秋风吹在脸上总会有种急切的感觉,有时就像是轻轻在脸上削过一样,就是因为这时的气机是往下降的,是在往下砍,大有摧枯拉朽之势。

秋风又有“贼风”之称,所谓“贼”就是偷偷摸摸的意思。“吹面不寒杨柳风”说的永远都是春风。春风吹在人脸上是很舒服的,对人体也不会有什么不利的影响,因为这是正经的风。而秋风则不同,如果秋天的夜里你睡觉时不小心没盖好被子,第二天醒来多半会感冒流鼻涕。秋风往往会在人们精神意识放松的时候侵入人体,并给健康造成不利,因此就有了“贼风”这个称呼。秋天一般为咽炎、气管炎及腹泻的高发期,很大程度上就是由秋风引起的。所以秋天一定要预防贼风偷袭,将防风保暖作为重点工作来做。

如何应对急劲的秋风呢?关键在于睡觉时要关好窗户。人体之所以能够抵御病邪的侵袭,是因为体表有一股保卫自己的能量,中医习惯将其称之为“卫气”。人睡熟时,卫气是收敛于体内的,这时如果有风吹来的话,因为体表失去了防护,再加上秋风的“急劲”,风邪就会长驱直入。秋天凉风习习,许多人往往习惯开着窗睡觉,第二天醒来经常会全身酸痛,就是因为风邪侵入人体所致。所以,睡前一定要记好关窗。另外要盖好被子,特别是保证腹部、头部不要受寒。再者就是注意穿衣,不要受凉,也不能太捂。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适当冻一下对身体是有益的。

何谓“地气以明”呢?张景岳的解释为“物色清明曰明”。中医认为秋季对应的是燥气。大家可能有过这样的感觉,夏天屋子、衣服总是潮乎乎的,但一到秋天就都变干燥了。就连晾在外面的衣服也干得特别快,就是秋天燥气的作用。“地气上为云”,秋天的天空看上去总会特别清澈,是因为燥气属金,而金气是收敛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到“燥胜则干”。五脏之中肺是与秋气相通的。肺为金,金克木,肺气太旺的话,肝木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肝主藏血,而津液与气血是相互转化的。肝血不足,人体的“血库”就会匮乏,津液也就不足。没有津液的滋养,就会出现皮肤干燥、咽干口喝、大便干燥等症状。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多吃一些养阴的东西,如柿子、红枣、花生、莲藕、山药、芋头,比方说柿子,因为柿子是收敛的,所以秋天可以多吃。特别是山药和芋头,最好是每天或隔两三天就应该要吃的。因为山药补肾健脾,芋头润肺、滑肠、补血,经常吃,对身体大有好处。

还有人建议秋天可以多吃些梨,以缓解天气干燥对人体造成的不利影响。秋天水果很多,为什么梨却成为去秋燥的首选呢?我们知道梨是在秋天成熟的,且颜色金黄,所以梨的金气是很重的。另外,梨在春天开花是白色的,而白色入肺,所以吃梨对于润肺止咳,改善秋燥症状有很好的疗效。梨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熬成汤,或者去超市买点秋梨膏吃,效果都相当不错。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93.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梨为秋季佳品” 的相关文章

佩个香囊防时疫

香佩疗法以芳香性药物为主,具有芳香辟秽、开窍醒神、祛邪解毒、清热消肿、安神定志、醒脾开胃等功效。 佩戴中药香囊(简称香佩疗法)是指将芳香性中草药碾成细末装入特制布袋中,佩在身上以预防疾病的一种传统方法。香佩疗法历史悠久,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熏燎、艾蒸和酿制香酒的记载,至周代有了佩带香囊、沐浴兰汤...

《内经》对养生学的贡献

《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时期医学的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吸取了诸子百家对生命的认识的大量知识,对于养生从理论、原则和方法等,都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时期医学的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吸取了诸子百家对生命的认识的大量知识,对于养生从理论、原则和方法等,都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从而奠定了中医养...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

男女养生各不同,你做对了吗?

男女养生各不同,你做对了吗?

  俗话说:男靠吃,女靠睡。男不离韭,女不离藕。男要“冷”养,女要“热”养……  其实,这些俗语都在说明一件事:男女养生,各有侧重。  今天就送给大家一份最全的男女养生重点手册,能帮你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健健康康活到百岁!  男靠吃,女靠睡  01  男属阳,女属阴,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因此...

养生新研究层出不穷,别盲目轻信

  “中国人多吃米饭不会增加升血糖的风险。”日前,某国际期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在国内营养学界引发热议,中国营养学会理事范志红则公开发表文章质疑该说法。  近年来,健康养生领域类的新研究层出不穷,其中很多“成果”是由国外知名学府和机构发布的。但是,在国内权威专家看来,这些新观点尚待进一步检验。  中国人...

整天说养生养生,养生到底养的是什么?

  什么时候觉得养生真的挺重要的?是被病痛折磨的时候?还是排队看病的时候?还是花钱养医生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该明白,生命就这一次,这次不珍惜,不会再有下次的机会…  经常听到有人问为什么要养生?在这里为大家收集到了2018最好的回答,看看你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  为什么要养生?  因为投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