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须尊崇中医四大养生素养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490
秋季养生须尊崇中医四大养生素养“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形与神俱”做起。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秋季养生须尊崇中医四大养生素养“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形与神俱”做起:

起居有常 早卧早起

秋应肺气,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转向收藏,人应早睡而顺应阴精的收藏。秋季天气寒热多变多燥,重在养肺,使阳气收敛。“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天气候转凉,穿衣要有所控制,遇凉不要立即添衣,适当秋冻是一种有效的养生方法。

饮食有节 饮食清润

秋气燥,《仙神隐书》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秋季饮食,宜“省辛增酸”,过食辛辣则发散而易伤津,酸先入肝而主收敛,适当食之以养阴润燥。可多喝开水,茶水、饮料、牛奶等,其次宜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生津润燥。少吃辛辣煎炸之品,避免辛辣助燥伤阴。素体阳虚,动辄腹泻者宜食荔枝、龙眼、桃子等温性水果。

不妄作劳 登高秋游

金秋季节是开展各种锻炼的好时期,世界各国都有秋季运动会,运动锻炼可因人而异,青壮年可爬山、打球等,老年人可散步、太极拳、五禽戏等。随着天气渐冷,深秋时节要适当“春捂秋冻”,增强耐寒能力。可适当增加运动量,到冬天来临时体质会有明显的改善。

形与神俱 使志安宁

秋日自然界的萧瑟景象,易使人触景生情,特别是老年人更易引起心中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之情。故老年人应调节秋日的心境,多参加体育活动或登高望远等秋游活动,以缓解萧瑟秋季对人心情的负面影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934.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须尊崇中医四大养生素养” 的相关文章

夏秋之交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夏秋之交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经过天气炎热的夏季,进入秋季之后,天气迅速由炎热转为干燥,人体也到了“夏秋之交”的分水岭。饮食及生活习惯,大家该怎样去调整,才能防止疾病的趁虚而入? 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特点。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就应该顺应不同的节气,调整自己,该宣发的时候宣发,该收敛的时候收敛,做到与天地相应...

初秋战胜“秋老虎” 日常起居“三坚持”

初秋战胜“秋老虎” 日常起居“三坚持”

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底到9月中旬之间。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尽管处暑已过,然而多地“秋老虎”仍盛行,闷热、高温、潮湿的天气让很多人胃口不好、消化功能下降,出现乏力、倦怠等症状。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所以秋天养生,应以“养肺”为先。 秋天气候干燥,人们常觉得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发紧脱屑等现象,本身有呼吸系统宿疾的患者也容易复发。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外...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我国古人养生很重视顺应节气的变化,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所以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秋风送爽天逐凉 护阴养肺防秋燥

秋风送爽天逐凉 护阴养肺防秋燥

秋季的养生要义是防燥护阴,养肺为先,使肺气得平,无外其志。尤应注意在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科学调摄和疾病的预防。 秋季,从立秋开始,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六个节气,也即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从立秋到霜降,其气候变化经历了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两个阶段。立秋、处暑、白露这三...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人体最易失守的防线。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我们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于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咽痛等现象。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