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天多喝水可防脑血栓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441
脑血栓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有效补水外,还应注意清晨如厕时,可改蹲式为坐式,而且时间不宜过长。多食水果、蔬菜,以润肠通便。

秋天为脑血栓发病率较高的季节,尤以清晨如厕时老人发病者为最多。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秋季气候干燥,睡眠时体内水分消耗多;二是老年人血液黏度高,血管壁较硬较脆、弹性差;三是部分老年人肠蠕动功能差,大便干结,蹲厕时间长,周身血流不畅。有研究表明,日常巧补水,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脑血栓。

不渴也要喝水 秋燥耗伤阴津,导致皮肤干燥和体液大量丢失。按照医学要求,正常人体除三餐外,每天还需要另外补充1500毫升的水,这对中老年人来说更为重要。如果中老年人能坚持每天主动饮用适量的水,对改善血液循环、防治心血管病大有裨益。

晨起喝杯淡盐水 清晨起床后喝杯低渗盐水,既能稀释血液,又能刺激胃肠蠕动,产生便意。配方是食盐0.5克左右加白开水250毫升。

睡前喝杯白开水 脑血栓的发病时间多在清晨至上午期间,说明血黏度增高同脑血栓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人的血液黏度在一天之中不停地变化着,并有自己一定的规律:在早晨4~8点血黏度最高,以后逐渐降低,至凌晨达到最低点,以后再逐渐回升,至早晨再次达到峰值。所以,人们在入睡前,特别是老年人,应喝约200毫升水。可以降低血黏度,维持血流通畅,防止血栓形成。

当然,脑血栓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有效补水外,还应注意清晨如厕时,可改蹲式为坐式,而且时间不宜过长。多食水果、蔬菜,以润肠通便。水果有苹果、香蕉和梨等,蔬菜有芹菜、韭菜和芋头等。还应定期看医生进行预防性治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146.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天多喝水可防脑血栓” 的相关文章

秋是阳消阴长过渡期 养生“5个要诀”请牢记

秋是阳消阴长过渡期 养生“5个要诀”请牢记

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期。因此,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下面5个要诀: 忌悲 中...

秋季养生以调摄情志为先 还要兼顾饮食和起居

秋季养生以调摄情志为先 还要兼顾饮食和起居

健康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养护身体、调理情绪是我们健康生活的必修课。时值秋季,应该以情志调摄为先,同时注意日常的饮食和起居。 健康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养护身体、调理情绪是我们健康生活的必修课。时值秋季,应该以情志调摄为先,同时注意日常的饮食和起居。 情志安宁 使秋气平 情绪、...

中秋过后天渐凉 “秋冻养生”有诀窍

中秋过后天渐凉 “秋冻养生”有诀窍

过了中秋节,凉爽干燥的天气中渐渐透出些寒意,秋冻锻炼是有讲究的,头、脚不能冻。 “春捂秋冻”是人们所熟悉的养生谚语。过了中秋节,凉爽干燥的天气中渐渐透出些寒意。随着气温的降低,有的人认为“秋冻”可以增加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在天气变化的日子里,特意地不加衣服,不戴帽子,不换鞋袜。其实,秋冻锻...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中医认为,从立秋开始,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为阴盛的关键时期,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向阳消阴长过渡。 “春捂秋冻”的道理没错,但年轻人即使体质好也应“冻”得适度,“秋冻”不当,会招来“裙装病”——大冷天穿得太少落下关节炎;名为寒冷性脂膜炎的皮肤病,也常常会袭击那些为了美丽...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多吃水果青菜。另外也可在烧菜煮汤时放些胡椒,都有解除秋乏的效果。 秋天一到,整个人经常会有昏昏沉沉的感觉,这是脾胃在找你“算账”了。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

秋风送爽天逐凉 护阴养肺防秋燥

秋风送爽天逐凉 护阴养肺防秋燥

秋季的养生要义是防燥护阴,养肺为先,使肺气得平,无外其志。尤应注意在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科学调摄和疾病的预防。 秋季,从立秋开始,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六个节气,也即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从立秋到霜降,其气候变化经历了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两个阶段。立秋、处暑、白露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