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天主长 养生重以养心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518
夏天主长,万物茂盛,心气内应,养生应以养心为主。夏练要以静为主,采取不劳形神、不伤津液的方式进行锻炼。

夏天是阳长阴消的极期,凉风动水,荷叶卷着蜻蜓的影子,听来很消夏,可小“心”慌慌。暑热逼人多流汗,易伤心血。夏天主长,万物茂盛,心气内应,养生应以养心为主。夏练要以静为主,采取不劳形神、不伤津液的方式进行锻炼。要使气得泄(当汗出就汗出),因为夏天属阳,阳主外,所以汗多。逆之则伤心,秋天就会得痰证(呼吸方面的病),那么就会降低适应秋天的能力,所谓奉收者少。

中医常说“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令于心,故为君主”,也就是说心在人的各脏器中起主导作用,而且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与心有关。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心满,则不纳肝(木)生之火,心不纳肝生之火,则肝气必积而盛。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内部相互关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患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静坐。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夏季天热,容易烦躁伤心,食欲缺乏,可以多吃些养心安神的食物。例如莲子芯,味道比较苦,但善于清心火、健脾胃,直接泡水代茶饮或加粳米同煮成粥都可。乌梅也有解热除烦的作用,夏天的办公室零食尽可以换成冰糖、乌梅之类。

夏季阳气在表,胃中虚冷,再加之夏天天气炎热,为了解热消暑,采取适当的防暑降温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若贪凉过度,多食冷饮或过食寒凉,或吹空调过冷过久,或熬夜玩乐,对身体健康均十分不利。因为夏季暑热外蒸,人体出汗较多,全身表皮血管扩张,突然遭到凉风吹拂,往往会引起血管收缩,排汗立即停止,造成体内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室内外温差不易过大,以不超过5℃为好,室内温度不宜少于25℃。夏季容易损伤脾胃阳气,产生暑湿,影响脾胃,所以夏季人们胃口不好,少食厌腻。常表现为疲乏无力、腹痛腹泻、食欲缺乏等。

夏季平时容易犯急、暴躁,这是心火大的表现,揉一揉心窝,打通了心经,人就容易平静下来了。平时喝一点姜汤或做菜时多加点姜,即可有助于祛暑,又能温胃健脾、散寒止泻,治疗因吃不洁食物而引起的腹痛、腹泻、呕吐等。因生姜性味辛温,入肺胃经,有温中止呕、散寒止痛的功效,可有效防治上述症状。同时,生姜的挥发又可促进血液循环,对大脑皮层、心脏的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均有兴奋作用。还可提神醒脑、疏风散寒祛湿、防治脾胃受寒及夏季暑湿感冒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250.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夏天主长 养生重以养心” 的相关文章

“长夏”为何要养脾?如何养脾?

“长夏”为何要养脾?如何养脾?

长夏季节多雨潮湿,水汽上升,空气湿度大,加之或因外伤雾露、或因汗出粘衣、或因淋雨涉水、或久居潮湿之地,人体易感受湿邪而引发诸多疾病,长夏养脾的原则是“健脾祛湿”,可从日常饮食起居做起。 中医养生保健特别强调“三因养生”,即“因时养生”“因地养生”“因人养生”。专家介绍,“因时养生”就是根据不...

入夏后暑湿当令 夏季养生6要点

入夏后暑湿当令 夏季养生6要点

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入夏后,暑、湿当令,且常夹有火热之气,人们的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因此,入夏后人们养生保健的总体要求有以下6...

夏季暑湿伤脾胃 自我保健四建议

夏季暑湿伤脾胃 自我保健四建议

夏季炎热多雨,湿热之气较盛;胃肠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湿热较重的环境中,人容易困乏、食欲差,还容易腹泻。 夏季高温天气,人们普遍食欲下降,茶饭不香,甚至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胃肠不适,老人和儿童尤其如此。专家介绍,夏季炎热多雨,湿热之气较盛。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如果外界气候湿热...

心脏病患者夏季预防中暑小常识

心脏病患者夏季预防中暑小常识

夏季常见的湿热天,人体不能正常排汗,皮肤血流量和心输出量大大增加,心衰发生率和心脏病死亡率也会增加。 夏季气温高,想要顺顺利利的度过夏季就要注意防暑降温。 据了解,中暑的发生是综合因素产生的,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高温、高辐射,也就是俗称的干热,强烈的太阳照射和较高的温度导致人体水分大量散失...

夏季祛湿正当时

夏季祛湿正当时

暑季不仅气候炎热,且经常会下雨。热蒸湿动,湿气弥漫空间,此时人体最易被“湿邪”入侵。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暑季的脚步距离我们越来越近。暑季不仅气候炎热,且经常会下雨。热蒸湿动,湿气弥漫空间,此时人体最易被“湿邪”入侵。 中医认为,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邪极爱与风、寒、热等邪气互通,且难以除去...

五运六气话高热 清热防暑养心茶

对于今年的热,从五运六气学说角度是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2018年为戊戌年,“中运”太徵火,属于岁火太过之年,火之太过,称为“赫曦”。 今年三伏天真的有些热。据气象部门统计,今年7月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辽宁、吉林、重庆、山东、河南等地偏高2℃以上,尤其是7月中旬以来,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