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季应该如何养生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448
夏季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相当于每年阳历的5、6、7月,此时炎暑酷热、暑湿交蒸,万物竞长,生机茂盛。人体则心火旺盛,脾胃较弱。

夏季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相当于每年阳历的5、6、7月,此时炎暑酷热、暑湿交蒸,万物竞长,生机茂盛。人体则心火旺盛,脾胃较弱。所以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情志应趋势向上向外,精力充沛,但要严守一个“静”字。静神则可宁心,静性可胜燥热。要清静快乐,正如俗话所说“心静自然凉”。切勿着急恼怒,免助暑热之邪。

2、作息应晚睡早起。起床后要多活动,使体内阳气及时向外疏泄。但要量力而行,不能过度,强求出汗,防止中暑而且要防止汗出当风,感冒暑气,活动后多饮矿泉水,不能马上贪进冷饮。也不要因汗冷浴,可以洗温水澡,每天1次为宜。起居切忌贪凉、露卧或睡着后风扇吹凉。

3、衣着应单棉衣护身,要护心胸,腰腹,不能赤膊。衣服要勤换,尤其不能湿衣裹身,堵塞汗孔。

4、饮食应消暑清凉之品,如西瓜、冬瓜、苦瓜、绿豆、小豆、乌梅等,不宜过分冰镇和肥甘厚味。

5、药物应补气养阴清暑。夏季炎热,人体气阴消耗较多,药王孙思邈和名医李东垣,都主张以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煎汤代饮。目前市场上,人参、党参已有成品生脉散,可以择用。另外鲜薄荷、鲜荷叶、六一散(滑石、甘草6:1)均可煎汤代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288.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夏季应该如何养生” 的相关文章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空气中湿度高,气压偏低,含氧量降低,会导致人体缺血、缺氧。锻炼后因汗出过多血液循环受阻,回家后进入空调房,环境冷热不均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近日,62岁的市民常先生晨练后回家突发心梗,经医院竭力抢救后脱离危险。家人很纳闷,“都说心脏病在冬天易发作,怎么夏天也发作?”对此,专家解释说,夏...

“长夏”为何要养脾?如何养脾?

“长夏”为何要养脾?如何养脾?

长夏季节多雨潮湿,水汽上升,空气湿度大,加之或因外伤雾露、或因汗出粘衣、或因淋雨涉水、或久居潮湿之地,人体易感受湿邪而引发诸多疾病,长夏养脾的原则是“健脾祛湿”,可从日常饮食起居做起。 中医养生保健特别强调“三因养生”,即“因时养生”“因地养生”“因人养生”。专家介绍,“因时养生”就是根据不...

荷香盈盈润炎夏

荷香盈盈润炎夏

赏荷除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外,荷叶、荷花、荷梗还是一味中药,亦食亦药。 炎炎夏日,乡间点点蛙鸣的池塘里,常见绿荷点点,荷扇摇摇,荷花含笑,一派美妙的田园风光。宋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颐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人李渔的《芙蕖》,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等名...

夏季暑湿伤脾胃 自我保健四建议

夏季暑湿伤脾胃 自我保健四建议

夏季炎热多雨,湿热之气较盛;胃肠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湿热较重的环境中,人容易困乏、食欲差,还容易腹泻。 夏季高温天气,人们普遍食欲下降,茶饭不香,甚至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胃肠不适,老人和儿童尤其如此。专家介绍,夏季炎热多雨,湿热之气较盛。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如果外界气候湿热...

夏季贪吃冷饮小心患肠胃炎

夏季贪吃冷饮小心患肠胃炎

每到夏季,不少人为了解暑热,贪吃冷饮,这些冰凉的食物大量进入肠胃后,刺激干扰肠胃的正常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 每到夏季,不少人为了解暑热,贪吃冷饮,这些冰凉的食物大量进入肠胃后,刺激干扰肠胃的正常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严重还会诱发肠易激综合征。另外...

夏季属火应于心 凉血养心最养生

夏季属火应于心 凉血养心最养生

夏三月阳气大放,夏属火应心,心为阳脏,所处上焦,为阳中之太阳,夏三月人的阳气主要集中于心。 夏,是怒放,是生长。适度“放纵”以待秋。夏长正是为秋收,自然之法则。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炎暑将临,雷雨增多,万物进入旺盛生长时节。此时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