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季阴暑阳暑简析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439
阳暑即中暑。一般来说,人体在一定限度内能适应夏日的不良气候条件,而产生热效应。但如果超过一定限度,人体的体温调节就会失去平衡,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导致中暑。

一、阳暑的特点

明代名医张景岳对阳暑的起因及病状曾做过描述:“阳暑者,乃因暑而受热者也,……凡以盛暑烈日之时,或长途,或于田野,不辞劳苦,以致热毒伤阴,而病为头疼烦躁,肌体大热,大渴大汗,脉浮气喘,或无气以动。此以暑月受热,故名阳暑”。

阳暑即中暑。一般来说,人体在一定限度内能适应夏日的不良气候条件,而产生热效应。但如果超过一定限度,人体的体温调节就会失去平衡,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导致中暑。中暑在临床上根据轻重程度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三种。

先兆中暑,主要表现为大量出汗、口干渴、头晕眼花、胸闷心悸、疲乏、恶心等。这时应把病人扶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扣休息,让病人喝一些淡盐水或含盐的清凉饮料,一般症状很快会缓解并消失。

轻症中暑,除了有先兆中暑的各种症状外,还有体温上升、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呕吐、四肢湿冷等情况。此时,除迅速采取上述处理外,还可给病人服人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并针刺或指压人中、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若病情无好转,应送医院诊治。病人一般在4~5小时内可以恢复正常。

重症中暑,除上述轻度中暑症状外,还同时伴有高热(40℃)、昏厥倒地、手足痉挛、血压骤降等。遇此情况,除迅速将病人抬至阴凉处,采取上述简便急救外,应立即送病人去医院。

二、阴暑的特点

阴暑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普通感冒,因为发生在夏天,又叫“热伤风”。明代名医张景岳对阳暑的起因及病状也有过叙述:“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凡人之畏暑贪凉,不避寒气,则或于深堂大厦,或于风地树荫,或以乍热乍寒之时,不谨衣被,以致寒邪袭于肌表,而病为发热头痛,无汗恶寒,身形拘急,肢体酸疼等证。此以暑月受寒,故名阴暑”。

阴暑由受寒而来,在原因上有内、外之分。一是热后在外感受寒邪,一是热后过食寒凉。阴暑在临床上分为三个类型。

风热型,发热重,恶寒轻,咽干咽痛,甚至咽喉、扁桃体红肿疼痛,鼻塞或鼻流黄涕,口渴,痰黏色黄等。治疗应使用桑菊感冒颗粒类,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风寒型,恶寒重,发热轻,头痛、关节疼痛明显,鼻塞声重,鼻流清涕,口不渴,痰稀色白,咽喉疼痛不明显,或仅见咽痒。可以喝些姜汤,或选用银花感冒颗粒等。

暑湿型,头晕、烦渴、呕吐或腹泻、不思饮食,伴有发热、恶寒、头痛或全身疼痛等。西医称之为“胃肠型感冒”。治疗可用藿香正气散与板蓝根糖浆结合使用。

三、比拼结果

古医家曾言:“暑热逼人者,畏而可避,可避则犯之者少;阴寒袭人者,快而莫之,莫之则犯之者多。”古往今来的临床实践证明,夏日气温越高,越容易发生“热伤风”,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由“中暑”引起的“阳暑”,远不及“因暑取凉”所致的“阴暑”为多。所不同的是,二者在过去差距不是很大,但现在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差距则是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年,阴暑的发病越来越多。

四、阴暑的预防

暑天勿忘御寒。预防阴暑,除不要贪凉露宿和贪凉饮冷及避免过堂风之外,使用电风扇应注意风速不宜过大,不宜对人直吹,出汗较多时,不要骤然降温。室内装有空调设备的应注意,冷气调温不宜低于25℃,室内外温差不可过大,以不超过5℃~7℃为宜,空气流速应维持在0.2米/秒左右。当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要起身活动活动躯体,并酌情增添衣物。夜间睡眠时,最好关上电风扇和冷气机。同时,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适度,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避免急躁的情绪。饮食宜清淡,要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与蔬菜,少吃油腻辛辣和生冷食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299.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夏季阴暑阳暑简析” 的相关文章

“长夏”为何要养脾?如何养脾?

“长夏”为何要养脾?如何养脾?

长夏季节多雨潮湿,水汽上升,空气湿度大,加之或因外伤雾露、或因汗出粘衣、或因淋雨涉水、或久居潮湿之地,人体易感受湿邪而引发诸多疾病,长夏养脾的原则是“健脾祛湿”,可从日常饮食起居做起。 中医养生保健特别强调“三因养生”,即“因时养生”“因地养生”“因人养生”。专家介绍,“因时养生”就是根据不...

夏季暑湿伤脾胃 自我保健四建议

夏季暑湿伤脾胃 自我保健四建议

夏季炎热多雨,湿热之气较盛;胃肠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湿热较重的环境中,人容易困乏、食欲差,还容易腹泻。 夏季高温天气,人们普遍食欲下降,茶饭不香,甚至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胃肠不适,老人和儿童尤其如此。专家介绍,夏季炎热多雨,湿热之气较盛。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如果外界气候湿热...

心脏病患者夏季预防中暑小常识

心脏病患者夏季预防中暑小常识

夏季常见的湿热天,人体不能正常排汗,皮肤血流量和心输出量大大增加,心衰发生率和心脏病死亡率也会增加。 夏季气温高,想要顺顺利利的度过夏季就要注意防暑降温。 据了解,中暑的发生是综合因素产生的,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高温、高辐射,也就是俗称的干热,强烈的太阳照射和较高的温度导致人体水分大量散失...

夏季各地暴雨多 雨后保健防湿热

夏季空气潮湿,且温差大,容易诱发风湿病或加重病情,表现为关节肌肉酸痛不适、肿痛发热、僵硬不利等。 最近全国各地连续的暴雨,不仅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也给人的身体带来不适。那么,如何在闷热潮湿的夏季,增强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高发,下面来听听专家给出的建议。 保持皮肤干燥 每逢夏季暴雨过后,皮肤科接诊的...

应对炎夏高温酷暑 避免防暑九大误区

炎夏即将来临,为了对付酷暑高温,人们各想高招。可是,有些招数却可能让人们在享受暂时的清凉惬意之后,健康受损。 炎夏即将来临,为了对付酷暑高温,人们各想高招。可是,有些招数却可能让人们在享受暂时的清凉惬意之后,健康受损。下面就是人们在夏日容易步入的防暑误区: 赤膊凉快 不少人认为衣服穿得越少越凉快...

夏防紫外线 选对防晒服是关键

夏防紫外线 选对防晒服是关键

选防晒服除了考虑防晒效果,还应考虑防晒服的透气性、厚薄、款式等其他要素。 炎热夏天,面对高温烈日,家在北京市昌平区的常女士,在夜市路边一个摊点上购买了一件防晒服。常女士闻到防晒服有一股人工皮革的气味,以为回去洗一下再穿就可以了。没想到水洗后穿上闷出一身汗,而且皮肤上冒出不少小红疹,瘙痒难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