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酷暑补水要将就方法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505
具体方法是:1000毫升的水,加3克食盐和10克砂糖,并搅拌。水以自来水为好,可煮沸冷却到常温,然后,加入柠檬和葡萄柚果汁各一滴,不仅味道变好,而且有助于钾的摄取。

时值酷暑炎夏,作为中暑预防对策的重要措施,要补给因汗液流失的水分。一旦出汗,不仅是水分,作为盐成分的钠等矿物质也会丢失。此时若只喝白开水,因这些物质浓度降低,可导致恶心和肌肉痉挛等情况发生。

那么,应该怎样科学地补水呢?具体方法是:1000毫升的水,加3克食盐和10克砂糖,并搅拌。水以自来水为好,可煮沸冷却到常温,然后,加入柠檬和葡萄柚果汁各一滴,不仅味道变好,而且有助于钾的摄取。可在跑步和散步等出汗多时以及食欲下降时补充。若是一次大量饮用,会很快从尿中排出,故每次以饮用1杯(200毫升)的量为宜。

运动补水

夏天运动时尤其要注意补充水分。此时肌肉大量散热,中暑的危险很高。那么,应该摄取多少水分才好?一般以身体水分的减少不超过体重的2%补给为宜。例如,体重60千克的人,以水分减少未及1.2升的程度,不断地补给。建议在运动前后测量体重,如果体重减少在2%以内的话,那么,水分补给的方法是没有问题的。补水量要求足球等竞技运动前250~500毫升,比赛中500~1000毫升。以1杯(200毫升)的量分别摄取为好。因出汗导致盐分丢失,因此应在水中混合0.1%~0.2%左右的食盐。

高龄者补水

高龄者容易中暑,据统计,盛夏中暑高龄者占到4成以上。一是因为老人对酷暑的耐受性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觉往往变得迟钝;其次是年龄越大,体内水分越少,一般成人水分占体重的60%,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下降到55%;此外,老人体温调节功能减退,体内热量很难散发。

专家建议,老人每日至少要摄取2.2~2.5公升的水分,这是因为仅从尿液和汗液中即可排出这些水分。以2.5升为例,首先,作为饮料应该喝1.2升,其中包括起床后饮用的水,吃饭时摄取的水,吃点心时喝的茶等。其次,三顿饭和菜等食物也包含着水分,由此摄取1公升。剩下的0.3升,为提供体内营养素转变成能量时产生的“代谢水”。上述3类仅是每天喝水量的最低限度。若因高温而大量出汗,还要及时补充运动饮料以及盐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300.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酷暑补水要将就方法” 的相关文章

“长夏”为何要养脾?如何养脾?

“长夏”为何要养脾?如何养脾?

长夏季节多雨潮湿,水汽上升,空气湿度大,加之或因外伤雾露、或因汗出粘衣、或因淋雨涉水、或久居潮湿之地,人体易感受湿邪而引发诸多疾病,长夏养脾的原则是“健脾祛湿”,可从日常饮食起居做起。 中医养生保健特别强调“三因养生”,即“因时养生”“因地养生”“因人养生”。专家介绍,“因时养生”就是根据不...

夏季养心 养阳是关键

夏季养心 养阳是关键

中医养生讲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时值夏季,大众应根据夏季的时令特点来科学养生。 中医养生讲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时值夏季,大众应根据夏季的时令特点来科学养生。 茶饮药膳祛暑热 中草药中有一类药材,既是药物也是食物,为药食同源之品,选择这样一类药食同源之品,配成茶饮药膳,实为夏季养生之佳品。...

五毒月九毒日有多毒?

五毒月九毒日有多毒?

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虫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 转眼间,又到了农历五月了,到了五月,相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端午节了,但是,五月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禁忌你知道吗?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传...

五运六气话高热 清热防暑养心茶

对于今年的热,从五运六气学说角度是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2018年为戊戌年,“中运”太徵火,属于岁火太过之年,火之太过,称为“赫曦”。 今年三伏天真的有些热。据气象部门统计,今年7月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辽宁、吉林、重庆、山东、河南等地偏高2℃以上,尤其是7月中旬以来,高温“...

夏天养好肺 秋冬少受罪

夏天养好肺 秋冬少受罪

盛夏,人体的阳气会达到一年中的高点,外界暑热骄阳,躲在体内的寒邪、痰湿最容易被赶出来。对于已经有肺部疾病的人来说,相比寒冷的冬天,患者夏季感觉最舒服,是稳定期康复治疗的“黄金季节”。 肺不仅掌管人体的呼吸,还协调辅助心脏,管理全身气机、血液、津液的运行,并且促进尿液和大便的排泄。与此同时,肺也...

夏季养生三要素:养阳、祛湿、勿躁

中医养生讲究“人与天地相应”,通过改善起居、饮食及情志来调节五脏之气,使之与自然界阴阳变化相统一。夏天应遵循“夏气之应,养长之道”的规律,才能使外邪不易侵犯人体,达到颐养天年之功。 一把蒲扇,几声蝉鸣,点点流萤,夏至已至,转眼间炎热的夏天来临了。古有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