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季谨防“心火”旺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448
夏天,不少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口腔溃疡、小便赤黄、大便干结等“上火”现象。因此,在夏季我们要掌握一些防暑技巧,从而达到除去心火、调养身心的效果。

夏天,不少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口腔溃疡、小便赤黄、大便干结等“上火”现象。《黄帝内经》指出:“南方生热,热生火,而火热主夏,内应于心。”因此,在夏季我们要掌握一些防暑技巧,从而达到除去心火、调养身心的效果。

宁心静神消暑气

在精神调养方面,《黄帝内经》强调,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因此也有人说,“夏三月,欲安其神者,应澄和心神,外绝声色,内薄滋味,可以居高,朗远眺望,早卧早起,无厌于日,顺于正阳,以消暑气。”可见在炎炎夏季,做到宁心静神尤为重要,这也是古人倡导“心静自然凉”的原因所在。

苦味食物泻心火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夏季去火也是相同的道理。中医认为,四季、五味与人体脏腑是一一对应的。夏季少量食苦,苦味入心,可泻心火。苦味食物,蔬菜有苦瓜、莴笋、生菜、茴香、萝卜叶、苦菜等;水果有杏、柚、柑橘、芦荟等;饮料有苦丁茶、苦荞茶等。

但是,苦味食品并不是人人适宜。中医认为,苦寒伤胃,脾胃虚寒的人不宜过食苦味食品,否则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后果。而且,苦味之品容易化燥伤阴,损伤人体阴液,阴虚体质的人要少食。

按摩拍打安心神

按摩穴位也能起到清心火、安心神的效果。如头部的神庭、百会和太阳穴,手上的合谷穴以及脚背上的太冲穴,均有调肝经气血运行、降心气的作用。

同样,拍腋窝也可解热去火。腋窝有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有脉搏的地方。方法是:左手上举,手掌向上,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提右手,用左手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共5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425.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夏季谨防“心火”旺” 的相关文章

盛夏驾车谨防汽车“空调病”

盛夏驾车谨防汽车“空调病”

在炎热天气里,一些驾驶员在享受凉爽的同时,常常会感到莫名的疲倦乏力、皮肤干燥,不同程度地出现手足麻木、头痛、咽喉痛、神经痛以及肠胃不适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汽车“空调病”。 在炎热天气里,汽车空调给驾车族带来了一个清凉的世界。但是,一些驾驶员在享受凉爽的同时,常常会感到莫名的疲倦乏力、皮肤干燥...

暑热苦夏最难度 避暑、养心、养脾和养阳

暑热苦夏最难度 避暑、养心、养脾和养阳

夏季天气炎热,雨水偏多,此时暑湿邪气易乘虚而入,导致人体湿邪困阻,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到疲倦;针对夏季常见的中暑,也就是中医说的阳暑,藿香正气类制剂并不适合。 进入夏天,尤其是炎热的三伏天,可以说是一年中最令人难受的日子,整天湿热黏腻,没精打采。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少人分享经验:常备藿...

祛寒补虚借天力 冬病夏治三伏天

祛寒补虚借天力 冬病夏治三伏天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理论,是根据《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

夏季暑湿伤脾胃 自我保健四建议

夏季暑湿伤脾胃 自我保健四建议

夏季炎热多雨,湿热之气较盛;胃肠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湿热较重的环境中,人容易困乏、食欲差,还容易腹泻。 夏季高温天气,人们普遍食欲下降,茶饭不香,甚至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胃肠不适,老人和儿童尤其如此。专家介绍,夏季炎热多雨,湿热之气较盛。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如果外界气候湿热...

夏季贪吃冷饮小心患肠胃炎

夏季贪吃冷饮小心患肠胃炎

每到夏季,不少人为了解暑热,贪吃冷饮,这些冰凉的食物大量进入肠胃后,刺激干扰肠胃的正常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 每到夏季,不少人为了解暑热,贪吃冷饮,这些冰凉的食物大量进入肠胃后,刺激干扰肠胃的正常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严重还会诱发肠易激综合征。另外...

五毒月九毒日有多毒?

五毒月九毒日有多毒?

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虫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 转眼间,又到了农历五月了,到了五月,相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端午节了,但是,五月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禁忌你知道吗?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