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每天站一会儿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625
工作时,每隔一段时间我都站一会,刚开始觉得别扭,感觉自己是“另类”,但想想自己的健康,也就硬着头皮“站”着。练习一段时间,感觉工作时精神状态好多了,干活也起劲了。

长期坐着工作,腰酸背疼不说,而且还有轻微的失眠症,体力也不断下降。有一次,与朋友一起去锻炼时抱怨坐着太累,朋友淡淡一笑,何不站着工作?我决定试一试。

工作时,每隔一段时间我都站一会,刚开始觉得别扭,感觉自己是“另类”,但想想自己的健康,也就硬着头皮“站”着。练习一段时间,感觉工作时精神状态好多了,干活也起劲了。有时伴着一小段曲,整个人进入放松状态,呼吸也慢慢和上音乐的节拍,“站”起来更加轻松自如,当然,也促进了血液循环,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获得安神定志的效果。

我们常常坐着读书、写作,坐着学习、吃饭、看电视等,似乎每天都处于“坐”的状态,可那原先的“站一会儿”渐渐被取消,并一直认为在以坐为中心的场合“站”是不雅观、不高贵的行为。然而,我们缺少“站”的生活里,肥胖、高血压和痔疮等等疾病却悄然来临。殊不知,“站”是一种集运动和娱乐于一身的活动,也是大家锻炼的好方式之一。

“站”可以锻炼各个器官。“站”分不同姿势,如直立站、弯腰站等,每种姿势对身体的活动也不同。但都加大了脚部、臀部及腰部的活动力度,从而使肌肉伸缩,减少脂肪和消耗的热量,也就能达到减肥效果。一站一坐间,整个人处于一种放松状态,人也顿时精神倍增。

坐的时间长了,随时可以伸伸腿,弯弯腰,活动一下颈椎,按摩一下腰背。偶然放段优美的音乐,随音乐节奏翩翩起舞,可以调动那些不常活动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平衡人的机体,是一种有益的健身方法。练习“站”姿时,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然后逐一练习其他“站”姿。每隔一小时,“站”一会儿,更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肌肉的伸缩,从而缓解腹部瘀血,缓解视力疲劳,防止近视及视力衰退。

每天“站”一会儿,思维会更加敏捷,更加改善身体肥胖等症状。“站”,能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身心,快乐的工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48.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每天站一会儿” 的相关文章

综合调养发展了养生方法

李中梓编著《寿世青编》一书,提出了养心说,养肝说,养脾说,养肺说,养肾说,为五脏调养的完善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 调养五脏法 李中梓编著《寿世青编》一书,提出了养心说,养肝说,养脾说,养肺说,养肾说,为五脏调养的完善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明末医家汪机著《理虚元鉴》对虚劳病提出了论治和预...

金元四家对养生学的主要贡献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 1. 刘完素主张养生重在养气 刘氏的学术思想的基础是以人体阴虚阳亢立论,所以强调“六气皆丛火化”,主张寒凉泻火。养生强调气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质。他认为:“人受天地之气,以化生性命也。是知形者生之舍也,气之生者元也...

4个坚持多年的养生习惯,实则却是“找病”

4个坚持多年的养生习惯,实则却是“找病”

  现在很多人都注意到养生的重要性,平时会通过各种养生方式来促进健康。不过在养生的过程中有一些误区需要避开。有些人单纯认为的养生方法并不科学,如果坚持一些错的养生行为,可能还会导致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甚至引发某些疾病。那么,哪些养生的错误方法可能会导致疾病出现呢?    哪些养生误区可能会导致疾病出现...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可以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少受疾病的侵扰。我国的中医养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什么是养生的呢?中医养生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的常识!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