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一切病皆生于心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551
如果心神安泰广,哪里会得病呢?我们不是经常看到农夫头顶烈日去耕种庄稼,但他们并没有中暑吗?那是因为他们都习惯了在烈日下耕种,也就忘了酷暑的天气。

“一切病皆生于心。”

——语出明朝王文禄《医先》

释文:如果心神安泰广,哪里会得病呢?我们不是经常看到农夫头顶烈日去耕种庄稼,但他们并没有中暑吗?那是因为他们都习惯了在烈日下耕种,也就忘了酷暑的天气。而有些人看到炎炎烈日,就觉得心里烦躁,怕热,可能不是酷暑天气他也会害暑病。这就是农民遇暑心里平静接受,甚至忘记暑季的存在,而有些人虽未遇暑而心动,只要心动即火起,火起则平和自然的心态被打破,正气受损,外邪就乘虚而入了。

所以说养生是以忘记外在环境的变化为重点。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感,是影响心境的因素,如果七情不扰则心态平和,就是正气充足,那么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外来邪气就不会侵害我们的身体。心中清虚恬静,过平淡规律的生活,怎么会生病呢?心境不变,不为七情所动,而能忘掉外在环境的变化,也就忘日忘年,寿比天地而不老了,形体怎能衰朽呢?可是这么容易的事情人们都不肯照着去做,每天在自己伤害自己的生命机能,加上欲望像烈火一样炎热,每天都在暗暗地、一点点地消损健康,不知不觉中,积累得久了,损害也就大了,这并不是因为先天得禀赋厚薄不同而寿命长短不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61.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一切病皆生于心” 的相关文章

《素问·宣明五气论》的养生要点

文章分别阐述了“五味所入”、“五气所病”、“五精所并、“五藏所恶”、“五藏化液”、“五味所禁”、“五病所发”、“五邪所乱”、“五邪所见”等内容,意在强调五脏之气对于人体的重要惫义和作用,从而使人们能够有据可循地调养脏腑,实现真正的养生效果。 【原文】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贤,甘...

肺好 皮肤好

人体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使气血津液得以布散全身。若肺功能失常日久,则肌肤干燥,面容憔悴而苍白。肺虚的人,皮肤干燥而没有光泽、面容憔悴。 人体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使气血津液得以布散全身。若肺功能失常日久,则肌肤干燥,面容憔悴而苍白。肺虚的人,皮肤干燥而没有光泽、面容憔悴。若能善用润肺的中药,如...

办公室里的养生妙法

白领一族整天与办公桌为伍,虽说工作不重,但紧张单调,一天下来也是腰酸腿痛,平时又没时间锻炼,长年累月,落下一身毛病,如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 白领一族整天与办公桌为伍,虽说工作不重,但紧张单调,一天下来也是腰酸腿痛,平时又没时间锻炼,长年累月,落下一身毛病,如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可以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少受疾病的侵扰。我国的中医养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什么是养生的呢?中医养生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的常识!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人越到中年,发现自己不能再好好地睡一个完整的觉了,有的人甚至会被夜尿憋醒,以前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玩笑,但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    01  为什么会被尿憋醒?  一般到了40岁以上,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起夜的问题。  年轻的时候,身体会有自然的分泌节律,夜间睡觉的...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