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素问·宣明五气论》的养生要点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526
文章分别阐述了“五味所入”、“五气所病”、“五精所并、“五藏所恶”、“五藏化液”、“五味所禁”、“五病所发”、“五邪所乱”、“五邪所见”等内容,意在强调五脏之气对于人体的重要惫义和作用,从而使人们能够有据可循地调养脏腑,实现真正的养生效果。

【原文】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贤,甘入脾,是谓五入。

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五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五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

五邪所乱:邪人于阳则狂,邪人于阴则痹,搏阳则癫疾,搏阴则为瘖,阳人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

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是谓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五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藏所藏。

五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藏之脉。

【白话文】

五种不同味道的药食吃进胃后,先进入它所应归属的脏腑:酸味归属肝脏,辛昧归属肺脏,苦味归属心脏,咸味归属肾脏,甜味归属脾脏,这就是五味所归入的脏俯。

五脏之气容易引发的疾病:心气失常就容易发生嗳气;肺气失常就容易发生咳嗽;肝气失常容易发生多言;脾气失常容易出现吞酸;肾气失常容易出现呵欠、喷嚏;胃气失常容易出现气机上逆、呃逆或恐惧;大肠、小肠之气功能失常后会出现泄泻;下焦水气泛溢容易出现水肿;膀胱气化失常容易出现小便不利;膀胱失去约束,就会出现遗尿;胆气失常则容易发怒,这些就是五脏之气容易引发的疾病。

五脏、精气相互合并所形成的疾病:精气与心脏相合并就会喜笑失常;精气与肺脏相合并就容易悲伤;精气与肝脏相合并就容揚优虑过度;精气与脾脏相合并即会出现畏惧;与肾脏相合并就容易发生恐惧,这就是五脏、精气相合并所形成的疾病,是由于脏气乘虚相并所导致的。

五脏各有所厌恶;心脏厌恶热;肺脏厌恶寒;肝脏厌恶风;脾脏厌恶湿;肾脏厌恶燥,这就是五脏所厌恶的。

五脏能够生化五液:心脏的津液可化为汗液;肺脏的津液可化为涕;肝脏的律液可化为泪;脾脏津液可化为涎;肾脏津液可化为唾液,这即是五脏所生化的五液。

五味各有所禁忌:辛味入气,气病患者不可多食;咸味入血,血病患者不可多食;苦味入骨,骨病患者不可多食;甜味入肉,肉病患者不可多食;酸味能入筋,筋病患者不可多食,这就是五味的禁忌,不可让病人过多食用。

五种疾病的发生:阴性的疾病多发于骨,阳性的疾病多发于血.阴性的疾病多发于肉,阳性的疾病多发于冬季,阴性的疾病多发于夏季,这就是五种疾病的发生。

五种病邪所伤人的病症:病邪侵入阳分就会发生狂乱,病邪侵入阴分就会发生痹症,病邪搏于阳分就会发生头部疾病,病邪搏于阴分就会导致声音嘶哑,病邪由阳分入阴分那么病人就比较安静,但病邪由阴分出于阳分那么病人大多容易发怒,这就是五邪伤人的病症。

五邪所见的脉象;春天出现秋天的脉象,夏天出现冬天的脉象,长夏出现春天的脉象,秋天出现夏天的脉象,冬天出现长夏的脉象,这就是五邪所见的脉象。这些脉象的预后是相同的,都是不治之症。

五脏各有所藏:心脏藏神,肺脏藏魄,肝脏藏魂,脾脏藏意,肾脏藏志,这就是五脏所藏的精神活动。

五脏各有其主管的五体:心脏主管血脉,肺脏主管皮毛,肝脏主管筋膜,脾脏主管肌肉,背脏主管骨髓,这就是五脏所主管的五体。

五种过度疲劳对人体造成的损伤:长时间用眼会伤血,长时间睡卧则伤气,长时间静坐则伤肌肉,长时间站立则伤骨髓,长时间行走则伤筋,这就是五种过度疲劳对人体的损伤。

五脏脉象与四时相应的关系:肝脏脉象与春季相应为弦脉,心脏脉象应于夏季为钩脉,脾脏脉象应于长夏为代脉,肺脏脉象应于秋季为毛脉,肾脏脉象应于冬季为石脉,这就是五脏的正常脉象。

【养生要点】

本篇分别阐述了“五味所入”、“五气所病”、“五精所并、“五藏所恶”、“五藏化液”、“五味所禁”、“五病所发”、“五邪所乱”、“五邪所见”、“五藏所藏”、“五藏所主”、“五劳所伤”、“五脉应象”等内容,意在强调五脏之气对于人体的重要惫义和作用,从而使人们能够有据可循地调养脏腑,实现真正的养生效果。在此,我们挑选三条与现代人们养生关系最为实际而密切的内容,向读者进行介绍。

1.“五味所入”分别阐明了酸、辛、苦、咸、甘五味所归属的五脏。意在提示人们适量进食五味有益于其对应的五脏的养护和正常功能的保持。例如,适当食用含有味酸的食物或药物,能够养护肝脏、促进肝脏功能。但是,如果过多食用五味,则有害于五味相对应的脏器。

2.“五味所禁”向人们分别阐述了人体在患病状态下,进食五味所可能加重的疾病。例如,血虚、血瘀、血热等血病患者,应禁止食用咸味食物或药物,以免加重病情。因此,日常生活中,患有疾病的患者对于药物或食物的五味应谨慎选用。否则,不仅会加重原有病情,还与养生之道悖逆而驰。

3.“五劳所伤”所提示的内容与现代人们的身体健康关系非常密切。无论是工作之人,还是休养之人,都应领会“五劳所伤”所提示的内容,以免因为生活工作中某一方面行之过度,而损伤自身的气、血、肉、骨、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36.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素问·宣明五气论》的养生要点” 的相关文章

养生有五难 名利数第一

中医古书《答难养生论》中提出养生有五难,是哪五难呢?“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 中医古书《答难养生论》中提出养生有五难,是哪五难呢? “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人越到中年,发现自己不能再好好地睡一个完整的觉了,有的人甚至会被夜尿憋醒,以前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玩笑,但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    01  为什么会被尿憋醒?  一般到了40岁以上,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起夜的问题。  年轻的时候,身体会有自然的分泌节律,夜间睡觉的...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健康不是简单的体育锻炼,也不是营养餐或太极拳。医疗保健的基础是调整阴阳,气血,保护精神的原则。它采用调节精神,引导呕吐,调整时间,喂养,药物,禁欲,排气的各种方法,以实现维护,调养,支持生命,达到人体健康的目的“长寿”。  医疗保健是为了维持和关爱生命并实现长寿。保健是指通过各种手段保护人体生命...

年轻人养生 规律生活挺重要

  10月13日是“世界保健日”,世界保健日的设立旨在提高全世界公众对保健领域的认识,推广、普及健康知识。如今,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年轻人越来越重视健康。海河医院营养科主任宁华英、天津专业健身教练王爱斌提醒,年轻人应该正确养生,保持健康体魄。  保持充足睡眠  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

养生有六诀:顺、静、修、调、补、固

  如今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养生保健也受到人们的关注,跟着网络、书籍学习各种养生防病的方法,当然这些都是从养生最基础的东西延伸出来的,而养生也并不是按按穴位,吃点补药这么简单,中医养生有六诀:顺、静、修、调、补、固,真正领会并做到这几点,健康长寿就离你不远了。  一“顺”:养生跟着季节走  古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