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天养生注意啥?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09-13)秋季养生108

寒露来袭,也就意味着深秋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这时候的养生更需人们注意,离过冬越来越近,人们同样也要做好准备。多吃3种主食,预防2种疾病,让你平平安安过一冬,看看你都喜欢吃吗?

1、深秋养生多吃这种主食:燕麦米饭

燕麦跟豆类烹饪起来会更方便,如果你是个嫌麻烦的人,就不妨用燕麦,燕麦是谷物的一种,其中的膳食纤维含量非常丰富。把你每天食用的精白米面的少一半换成燕麦,食用大约10g左右的膳食纤维。

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的其他食材,那么人体一天对膳食纤维的需求量25g就可以轻松达到,对肠胃的健康十分重要。除此以外,燕麦中还含有一种非常好的营养物质就是β-葡聚糖,具有稳定血糖、血脂、血压等作用,黏度越高的燕麦中所含有这种成分越高。

2、深秋养生多吃这种主食:荞麦面

如果你不喜欢吃米饭,喜欢吃面类的主食,推荐你食用荞麦面,跟精白面相比,荞麦面的颜色会更深一些,营养价值上会更高。就拿其中的蛋白质、氨基酸成分来说,荞麦要远远高于白面。

最重要的是,荞麦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以及可溶性的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还能高达25%左右,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是个主食的首选,更能够减少我们进食更多的食物,控制体重也有利于疾病的人群食用。

3、深秋养生多吃粗粮粥:

如豆类粥、小米枸杞粥等等,这样的粥更适合在寒冷的季节食用,既可以增大胃部的面积,起到饱腹感强的作用,还会摄入更多的营养物质。如果你不习惯吃豆类,就放入一些谷物的粗粮,上面说的燕麦、小米、紫米、黑米等也是可以的。

4、深秋养生预防心血管疾病:

据相关的调查发现,秋冬季节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其他的季节,主要就是因为这个季节温度下降快,更容易刺激到血管,进而影响到心脏的健康,最终诱发心血管疾病。

因此,大家平时要注意观察天气的冷暖变化,及时的添减衣服。在饮食上不要吃容易影响血管健康的食物,如油炸类、腌制类等等,加上平时有个良好的运动习惯,可以很大程度避免疾病的发生。

5、深秋养生预防胃部疾病:

胃的健康跟我们吃的食物有关,吃的不对了胃会表现出来。对于这个季节人们错误的养生方式,就是吃各种各样的荤腥食材来进补,这样反而对胃的健康不好,养胃更在于清淡饮食。

真正的进补应种类多样,别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对胃才会多一层保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4613.html

标签: 秋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秋天养生注意啥?” 的相关文章

入秋后鼻涕喷嚏不断,眼又痒咋办7

入秋后鼻涕喷嚏不断,眼又痒咋办7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多由脏腑虚损,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邪、寒邪或异气侵袭所致。 在北方,从立秋开始,对艾蒿等花粉过敏的人进入一年中最难度过的季节,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让人痛苦不堪:眼痒、咽痒甚至咳嗽,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哮喘,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如有上述症状,很...

秋是阳消阴长过渡期 养生“5个要诀”请牢记

秋是阳消阴长过渡期 养生“5个要诀”请牢记

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期。因此,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下面5个要诀: 忌悲 中...

“贴秋膘”并非适合现代每个人 “秋燥肆虐”更应注重养阴

“贴秋膘”并非适合现代每个人 “秋燥肆虐”更应注重养阴

人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来。秋后的确该适当进补,但贴膘并非明智选择。 民间紊有“昼养阳,夜养阴”的说法,良好的睡眠可以保障心肺肝脾肾等脏器得到充分休养。人秋后的作息应逐步调整为“早睡早起”的状态。入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定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所以秋季保健必须重视以下七防。 秋季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特别是“白露”节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

秋季养生警惕“秋伤于燥”

“秋伤于燥”多与“肺”脏相应,肺主皮毛,故有皮肤干燥,毛发脱落的现象。 近来门诊不少患者普遍反映唇口舌咽干燥,手指甲周围皮肤干燥起皮。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喻嘉言曾在《医门法律》“秋燥论”一篇指出:“秋月天气肃而燥胜,斯草木黄落。秋分以后之燥,秋伤于燥。”常有言秋分后天气“燥”,而实则霜降前后才为“...

秋季犯困精神差 四大方法解秋乏

秋季犯困精神差 四大方法解秋乏

处暑至秋分时节,早晚温差较大,中午气温仍然较高,暑湿仍较重,湿易困脾,脾主肌肉,故会出现疲惫无力的现象。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到了秋天,总是犯困,没有精神,这是秋乏的表现,专家介绍,秋乏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因为夏季气血充于表,至秋气机下沉,但仍气动于先,血动于后,肌肤腠理多血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