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冬季要如何养生呢?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2)冬季养生242

   冬属水,主藏纳肾气。冬三月,天寒地冻,万物闭藏,阳气收敛于内,寒水当令。起居应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收敛潜藏,不妄泄阳气于外。居处宜保暖,冷风不宜直入,户外活动时不使衣着过于单薄,年老体弱者不在户外逗留过久,室内外温差过大者注意御寒。不带汗外出,受冷风激刺不拥炉烤火。

  不沐浴过频,以免汗多伤阳,不在浴室过久,避免汗泄太过而晕厥。不可久坐户外,宜活动以使阳气旺于内,不为寒侵。注意控制房事,不令频伤阳气。衣着上,应注意保暖,特别是背、腹、关节等处。老年人则既保暖又不能过于臃肿,而使行动受限。宜着厚底鞋以保持足部温暖。

  易患头疼者应护前额,咳喘者保护胸背,均可避免因寒诱发。饮食上,冬令严寒,人体正可接受温补而不致有副反应,故而是进补的好时机。老年人肝肾虚亏,侧重于补肝肾;脑力渐弱,应进食脊骨、核桃等类补脑生髓。羊肉补血,冬季正宜火锅类食品,大病初复,诸般补品无妨,饮酒在冬季可以御寒、活血、通经,黄酒最佳,白酒应少用。

  脏腑结热者可选用甘寒滑润之品,包括水果、蔬菜、豆类、海味等滑以泄热,润以助阴。药养上,以温阳补肾为首要。如八味丸类为散,少量按日服用,或人参等补药,均可视具体情况决定。总之,阴阳气血,五脏六腑,视其应补者补之。行针上,冬气在骨髓,进针可深。犯经脉令血气皆脱,目不明;犯络脉,内气外泄,留为大痹;刺肌肉,阳气竭绝,令人善忘。

  导引上,可行六字诀中的“吹”字功,以固肾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5181.html

标签: 冬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冬季要如何养生呢?” 的相关文章

阴盛冬季咋保健 中医火灸祛风寒

阴盛冬季咋保健 中医火灸祛风寒

火灸疗法是从灸法演变而来,不仅运用灸疗的经络热效应,又结合中药外敷法,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扶正祛邪,激活机体免疫功能,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寒冷的冬季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势必会造成寒邪入体,身体抵抗力变低,蕴生各种疾病,对于老人等体虚人...

冬季如何预防五类多发病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许多常见疾病如感冒、皮肤干燥、鼻炎等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上升。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许多常见疾病如感冒、皮肤干燥、鼻炎等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上升。如何做好防范措施,将这些多发病拒之门外?专家介绍说,做好日常保健,提高抵抗力是预防所有疾病的“万金油”。 感冒: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冬天更是“...

冬日谨防冻疮复发

冬日谨防冻疮复发

中医认为,冻疮虽然病在皮肤上,其实多为素体阳气不足,外寒侵袭,损伤阳气,寒凝血瘀而致。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它是由于气候寒冷、环境潮湿等因素引起局部皮肤产生的一种异常炎症反应,好发于耳部、鼻部、面颊、足跟、手指,症见局部皮肤发凉,出现暗紫红色或紫蓝色斑片,按之柔软。严重时出现水疱,...

冬季寒风来袭,小心吹“歪”脸

冬季寒风来袭,小心吹“歪”脸

冬季气候寒冷,是面瘫病的高发季节。患者以 20-40 岁的男性居多,病因一般是感染了嗜神经、带状疱疹等病毒,又在过度劳累或面部长期吹风等因素下而诱发。 寒风能够将脸“吹”歪,这个说法似乎不可思议。然而每年冬季,在很多人的脸上却验证了这一说法:口鼻歪斜、流口水,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腮等动作...

冬季养阳是关键 起居养生8要点

冬季养阳是关键 起居养生8要点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自然界万物闭藏。冬季养生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原则。 冬季的自然界阴盛阳衰,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故养生专家建议,冬季养生应该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入冬后,天气转寒,因此“敛阴护阳”的主要内容就是“祛寒就温”。一...

冬季高发慢阻肺 日常预防尤为重

冬季天气干燥寒冷,刺激呼吸道,容易引发慢阻肺急性发作。冬季雾霾天气增加,空气中弥漫大量污染物和病菌,经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增加慢阻肺的发病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3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旨在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专家介绍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