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季养生要点 防寒祛湿养阳气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3)夏季养生176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李朝

即将进入盛夏7月,广州天气炎热,暑气盛行,老人、儿童以及体弱者易生病。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典鸿提醒,此时养生应该注意防暑,同时还要预防寒气和湿气,最重要是保护好我们的阳气。

防暑降温不暴晒

近日广州户外气温常高达35℃,烈日炎炎,因此在户外活动,一定要避免太阳直接暴晒,赤膊工作,容易灼伤皮肤,反而容易中暑。李典鸿提醒,中午12点到下午3点是最容易中暑的时间段,此时尽量减少外出。另外要及时补水,少量多次,加强房间通风、降温。

勿贪凉要防寒气

在夏季也要注意防寒。饮食不应过度贪凉,像冰冻食物,比如冰淇淋、冰西瓜等还是要少吃,同时还要注意饮食的营养搭配,做到不挑食不偏食。无论是开空调还是使用电扇,应有所节制,温度不应过低,最好将其控制在26℃左右,而且不能直吹头部,以免局部温度过低而引起血管收缩,导致面瘫、中风等。

常除湿要防淋雨

近日广东雨水偏多,下暴雨后再出太阳,蒸腾之气颇盛。李典鸿认为,此时淋雨、涉水或洗澡时,身体最容易被湿邪趁虚而入。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室内湿度太大,可以使用空调除湿模式或除湿机以祛除湿气。在外出时要携带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

夏季重视养阳气

“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现在正是养阳的好时机,阳气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证,更是我们身体充满活力的源泉。李典鸿建议:在夏季养足阳气,要睡眠充足,早睡早起。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阳气。

作者:张华、李朝

来源: 羊城晚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5234.html

标签: 夏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夏季养生要点 防寒祛湿养阳气” 的相关文章

冠心病患者安全度夏六需知

冠心病患者安全度夏六需知

高温天气中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病患者特别要当心冠心病急性发作,要学会自我调养、预防为主。 冠心病是指供给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血管因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疾病,分为无症状冠心病(隐性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五种类型。其中,无症状冠心病即隐性冠心病是各类冠心病...

盛夏驾车谨防汽车“空调病”

盛夏驾车谨防汽车“空调病”

在炎热天气里,一些驾驶员在享受凉爽的同时,常常会感到莫名的疲倦乏力、皮肤干燥,不同程度地出现手足麻木、头痛、咽喉痛、神经痛以及肠胃不适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汽车“空调病”。 在炎热天气里,汽车空调给驾车族带来了一个清凉的世界。但是,一些驾驶员在享受凉爽的同时,常常会感到莫名的疲倦乏力、皮肤干燥...

祛寒补虚借天力 冬病夏治三伏天

祛寒补虚借天力 冬病夏治三伏天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理论,是根据《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

夏季暑湿伤脾胃 自我保健四建议

夏季暑湿伤脾胃 自我保健四建议

夏季炎热多雨,湿热之气较盛;胃肠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湿热较重的环境中,人容易困乏、食欲差,还容易腹泻。 夏季高温天气,人们普遍食欲下降,茶饭不香,甚至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胃肠不适,老人和儿童尤其如此。专家介绍,夏季炎热多雨,湿热之气较盛。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如果外界气候湿热...

五毒月九毒日有多毒?

五毒月九毒日有多毒?

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虫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 转眼间,又到了农历五月了,到了五月,相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端午节了,但是,五月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禁忌你知道吗?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传...

心脏病患者夏季预防中暑小常识

心脏病患者夏季预防中暑小常识

夏季常见的湿热天,人体不能正常排汗,皮肤血流量和心输出量大大增加,心衰发生率和心脏病死亡率也会增加。 夏季气温高,想要顺顺利利的度过夏季就要注意防暑降温。 据了解,中暑的发生是综合因素产生的,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高温、高辐射,也就是俗称的干热,强烈的太阳照射和较高的温度导致人体水分大量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