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道家的养生之道是如何内外兼修的?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4)养生文化93

道家的养生修炼,所谓的内外兼修,大多数人都知道就是道家的性命双修,下面我来给大家解读下道家的内外兼修,也就是性命双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道家的养生之道是如何内外兼修的?  养生之道 第1张

道家原本修的是命,佛家修的是性,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命?什么是性? 命和性看不见也摸不到,人在出生后,就有了性和命,性和命最初是在一起的,是一团光一样的东西,寄存在出生之人的灵台处,在额头两眼之间那一寸的地方,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灵台方寸之地。

人出生后,性和命慢慢地开始分离,命依然寄宿在额头灵台处,而性则到了胸腔寄宿在心脏这个地方,在后心处一寸的地方里。

命和性分离后,命被人们称为天心,三魂,元神。性被人们称为下识心,元识,七魄。

寄宿在额头灵台上的天心,也就是命,永远是不能动的,只有人在死亡的时候,天心才会飞出,这就是民间所说的三魂离体,人的命没了。

寄宿在心脏里的下识心,也就是人的性,人在活着的时候,下识心无时无刻的不在动,一呼一吸之间,人就会产生无数个念头,这些念头就是下识心在动的结果,如果下识心不动了,人的念头就没了,人的性就没了,这个人就死了。

道家修炼,修的是额头灵台里天心,让天心在人活着的时候就能动起来,让天心在人活着的时候,就能离开人的灵台,这就是修命。

想要天心动起来,但是下识心对天心有制约作用,下识心只要活着,就会束缚着天心不能动,不会让天心离开身体。

白天的时候,下识心无时无刻的不在活动,人会产生千千万万的念头想法,这就是下识心在活动的表现。

道家的养生之道是如何内外兼修的?  养生之道 第2张

到了晚上,人开始睡觉,睡着以后,人是不会有任何念头想法的,也就是在人睡觉的时候,下识心不在活动了,也放开了对天心的束缚,天心开始活动,天心离开了人的身体后四处游玩,人的表现就会做各种各样的梦,这个梦,就是天心四处游玩时所产生的一些情景。

梦醒的原因,是下识心醒了,开始了活动,天心就立刻被下识心给抓了回来。下识心活着,天心不能活动,下识心死了,不活动了,天心就会离开身体。

有的人做完梦,醒来后能清晰地记得,说明这个人此时的天心十分强盛,有的人醒来后什么都记不得,说明这个人天心此时很衰弱,人的身体健康上的好坏和梦境有很大的关系。

只要让人的下识心不活动,人的天心就能动起来,所以要修炼天心,也必须要修炼下识心。

修炼天心是为了让天心动起来,修炼下识心,是为了让下识心停止活动,

修炼天心称为修命,修炼下识心称为修性,合在一起称为性命双修。

当性命双修修炼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只剩下了天心,而下识心会被彻底的束缚住,也就是死亡了,没有了。

一般情况下,只有下识心死亡,天心才会离开人的身体,但是道家经过修炼,不仅天心随时能离开身体,而且下识心也随时能够死亡复苏,这就是道家所说的气住脉停,心脏能停止跳动,没有了脉搏,没有了呼吸,人的天心离开身体,去天外游玩去了,当天心回到身体里的时候,人又复活了,有了呼吸有了心跳。

大家要记住,道家的性命双修,道家修性绝不是佛家的修性,有人说道家比佛家厉害,道家连佛家的修性功法也会,连命带性一起修,这是错误的认识,道家的修性和佛家的修性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完全是两码事,以后有机会,我在给大家说下佛家修性是怎么一回事。以上这些内容奉献给广大朋友们,看得懂的朋友点个赞,以后会把更多的有价值的东西编写出来,送给朋友们。

道家的养生之道是如何内外兼修的?  养生之道 第3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5440.html

标签: 养生之道
分享给朋友:

“道家的养生之道是如何内外兼修的?” 的相关文章

学动物行为也可不药而愈

将不同侧的手和脚同时向前伸出行走。注意不可从同侧手、同侧脚向前伸出,而要像狗走路一样,右手和左脚,左手和右脚一起伸出去移动身体。 学习动物的行为,也可达到除病养生目的。狗步行法:治疗胃下垂、腰痛和痔疮采取爬的姿势,四肢着地:将不同侧的手和脚同时向前伸出行走。注意不可从同侧手、同侧脚向前伸出,而要像...

每天站一会儿

工作时,每隔一段时间我都站一会,刚开始觉得别扭,感觉自己是“另类”,但想想自己的健康,也就硬着头皮“站”着。练习一段时间,感觉工作时精神状态好多了,干活也起劲了。 长期坐着工作,腰酸背疼不说,而且还有轻微的失眠症,体力也不断下降。有一次,与朋友一起去锻炼时抱怨坐着太累,朋友淡淡一笑,何不站着工作?...

元气有定数谨护保全之

人生命的开始,先天的禀赋多少就已确定。这个先天的禀赋就是元气。元气看不见,摸不着,附含在气血之内,起决定作用,人在成形时就有定数。 “元气有定数,谨护保全之”。——语出清代名医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释文:人生命的开始,先天的禀赋多少就已确定。这个先天的禀赋就是元气。元气看不见,摸不着,附含在气血之...

养生有五难 名利数第一

中医古书《答难养生论》中提出养生有五难,是哪五难呢?“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 中医古书《答难养生论》中提出养生有五难,是哪五难呢? “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可以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少受疾病的侵扰。我国的中医养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什么是养生的呢?中医养生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的常识!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