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孔子的养生之道有哪些,请你详细说明一下?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4)养生文化106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他们在会上发表了联合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下去,必须要从2000多年前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孔子的智慧,不仅表现在思想教育,他还是一位修身养生学家。

孔子的养生之道有哪些,请你详细说明一下?  养生之道 第1张

俗话说,人过七十古来稀,孔子生活的年代里,人均寿命尚不能达到30岁,而孔子却能享年73岁,这或许是他自己创立的一套养生术是分不开的。在《论语·季氏》中,孔子提出了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三戒即使放在今天,仍然是我们要遵守的养生之道。孔子的养生之道,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孔子的养生之道有哪些,请你详细说明一下?  养生之道 第2张

仁者寿。仁者就是仁爱、仁厚、仁义之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中心点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亲爱。孔子为人,胸襟广阔,心里安定,精神豁达,他非常注重德性的修养,提出“仁者寿”,大德必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并主张: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如果每个都生活在畅心如意的气氛中,自然延年益寿。不息则久。以老子为首的道家养生观,追求清静无为。而儒家的养生观则不同,强调的是自强不息。至诚不息,不息则久。孔子认为天是以运行不息为健,生而为人更应当顺势而为,不懈努力,才能有所作为,这样不但事业理想可以实现,寿命也能长久。健身为本。孔子虽为圣人,但并非四体不勤,而是始终把健身作为根本,射箭、狩猎、驾车、弹琴、登山他都很喜爱,可以说兴趣广泛,他把这些的知识教给学生,同时自己也从中获益。生命在于运动,劳则寿的道理,孔子是极其重视的。食行有道。孔子提出了八个不食,即使放到现在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即霉粮馊饭,烂鱼败肉不食。颜色不好的不食。发臭的不食。夹生饭或烹饪不当的不食。调料不当的不食。不合时令的不食。胡乱切割的不食。闹市上买的酒和熟肉不食。可见孔子在饮食上很注意细微。其原则是:食无求饱,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斋必变食。孔子的一生大多是在终日辛苦,东奔西走中度过的,正是平时多方面的修养,塑造了他强健的体魄,使他在那样的年代里有力量拼搏,最终给后世子孙留子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5441.html

标签: 养生之道
分享给朋友:

“孔子的养生之道有哪些,请你详细说明一下?” 的相关文章

机舱里的保健按摩法

春季不少人出游,在长途飞行时,尤其经济舱人群,更会因长期保持坐姿而感觉劳累。飞行时,如能掌握一些保健按摩的简易方法,可能在途中缓解一些不适。 春季不少人出游,在长途飞行时,尤其经济舱人群,更会因长期保持坐姿而感觉劳累。飞行时,如能掌握一些保健按摩的简易方法,可能在途中缓解一些不适。大家不妨一试。...

防病保健强调动静结合

明代嘉靖皇帝晚年追求长生之举,对社会上重视老年人颐养保健。 1. 动静结合,保健延年 方开的《延年九转法》提出静以养阴,动以养阳的辨证关系。他说:“天地本乎阴阳,阴阳主乎动静,人身一阴阳也。动静合宜,气血和畅,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 2. 动态养生提倡导引、武术 导引、按摩和...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可以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少受疾病的侵扰。我国的中医养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什么是养生的呢?中医养生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的常识!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人越到中年,发现自己不能再好好地睡一个完整的觉了,有的人甚至会被夜尿憋醒,以前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玩笑,但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    01  为什么会被尿憋醒?  一般到了40岁以上,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起夜的问题。  年轻的时候,身体会有自然的分泌节律,夜间睡觉的...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