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小小耳环促健康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613
一般来说,戴耳环的位置,正好是耳垂的正中间。而耳垂的正中间,刚巧便是眼睛的反射区。戴上耳环,便是在按摩眼睛的反射区,势必会对眼睛有调节功能

佩戴耳环除了能起到装饰作用外,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治病和保健的作用。耳朵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健康宝藏,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的说法,人体的各个组织在耳廓上都有相应的刺激点,《灵枢》上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理正按摩要术》中进一步讲耳廓分为心肝肺脾肾五个部分:“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这些器官一旦发生病变,耳朵的相应地方就会发生一定的反应和变化。佩戴耳环刺激它的同时就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所以当我们将耳环戴在耳垂或将耳夹夹在耳上,便相当于为耳朵安置了一个小型便携式的按摩器。

促视力

想要盈盈一双美目,耳环可以帮助你达成心愿。

一般来说,戴耳环的位置,正好是耳垂的正中间。而耳垂的正中间,刚巧便是眼睛的反射区。戴上耳环,便是在按摩眼睛的反射区,势必会对眼睛有调节功能。不仅可以应用于眼睛保健,甚至对于急性结膜炎以及麦粒肿等眼睛部位的疾病都有很好的舒缓作用。

解酒

酒局上担心酩酊大醉,怎么办?戴上耳环,能帮助你从醉酒的尴尬中尽快解救出来。

众人皆知“喝酒伤肝”,因为肝本是身体的解毒器官。就像是一座巨大的“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处理成不污染环境的物质。过量喝酒,等同于“污水”的数量远远超过了该厂的处理能力,加重其负担。面对这种情况,只能给“污水处理厂”升级,以期它能消化更多的“污水”,而耳环穴正好能完成这项任务。

耳环穴,顾名思义,我们戴耳环的位置,也就是耳垂的正中央。这个位置得天独厚,和肝经、胆经相交甚密,戴上耳环按揉此穴的同时,也按摩了肝经和胆经,相当于给我们身体内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处理污水的能力增强了,便减少了酒后失态的情况。虽然如此,还是劝君少饮酒。

牙龈肿痛

牙龈肿痛疼痛,戴上耳环并按摩耳垂可以帮你解忧愁。

中医说“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的循行皆通过耳朵,换而言之,五脏六腑同耳朵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肾同耳朵的联系最为紧密,因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有“耳坚者肾坚,耳薄者肾脆”的说法。也就是说,我们能通过刺激耳朵达到按摩肾经的效果,进而将牙龈肿痛扼杀在摇篮中。

想要防治牙龈肿痛,可以选择一些精巧的耳饰,戴在耳朵上。在戴耳环的同时,也可以取下耳环,用双手按揉耳垂,直至发红发热为度,每天2次按摩耳垂,长期坚持,不仅能防治牙龈肿痛,还能美容养颜,爱美之人不要错过。

失眠

对于失眠,我们也可以用短小的耳钉刺激心穴、肾穴来缓解失眠。

耳垂前的正上方,就是心穴,我们看见不少人耳钉的位置在耳垂上半部,以为是美容师“打偏”了,其实也许是故意为之的,那里有一个重要的穴位,而耳轮下脚后部,就是肾穴,心主神明为火脏,肾藏精气为水脏,用耳钉“镇住”心穴、肾穴可使水火相济,神智安宁,能够治疗或缓解失眠。

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耳环虽好,打耳洞确应谨慎。如果是心脏病人,最好对耳环“敬而远之”,因为戴耳环之前需要穿刺耳环孔,这个环节会使心脏病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大大增加。皮肤是我们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如果这道防线出现问题,外邪——风、寒、湿、火、燥,就会找到破绽,进而长驱直入。另外,上了年纪的妇女,尽量避免打耳洞。相较于年轻女子而言,老年妇女穿耳洞容易引发久治不愈的炎症,也容易出现皮肤创伤。

另外,耳环要选择一些温润滋养的材质,例如银制的耳环,银有消炎止痛的功效,或者是玉石耳钉也可,古代家境不错的女子多爱戴玉耳塞,玉能舒缓情绪,减轻压力。不少劣质金属甚至塑料产品很容易引起过敏,千万不能因为漂亮或便宜就随便佩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63.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小小耳环促健康” 的相关文章

杨梅止渴益养生

杨梅,又称君家果、朱梅、珠红、龙睛、白蒂梅等。为常绿乔木杨梅的果实,树高十多米,是一种我国著名的佳果之一。杨梅营养丰富,酸甜适口,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B、柠檬酸、苹果酸、糖类、碳水化合物等有益物质。 江南谚语有云:“夏至杨梅满山红。”夏至前后,江南名果杨梅熟了,漫山遍野的杨梅林中,挂满了紫红...

古今名人抑怒养生

生活中,常有人为一些鸡毛蒜皮小事发怒气,不仅伤了朋友间的和气,还有损自己身体健康。请看一下古今名人遇不顺心想发怒时,如何抑怒养生。 生活中,常有人为一些鸡毛蒜皮小事发怒气,不仅伤了朋友间的和气,还有损自己身体健康。请看一下古今名人遇不顺心想发怒时,如何抑怒养生。“佩韦以缓气”的西门豹 《韩非子》载...

追古溯今话养生

养生,古亦称摄生、治身、道生、卫生等,老年人延缓衰老之养生,又称寿老、寿亲、寿世、养老等。 养生,古亦称摄生、治身、道生、卫生等,老年人延缓衰老之养生,又称寿老、寿亲、寿世、养老等。首见于《吕氏春秋》:“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从字义上看,养生,即保护、营养生命之意,多指有意识地通过各种...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可以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少受疾病的侵扰。我国的中医养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什么是养生的呢?中医养生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的常识!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