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好习惯胜过好命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602
“命”好就能长寿吗?先论“天命”。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说“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史记》中也记录了名医扁鹊认为“信巫不信医”为医家“六不治”之一。

“命”好就能长寿吗?先论“天命”。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说“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史记》中也记录了名医扁鹊认为“信巫不信医”为医家“六不治”之一。如果将人的性命委诸“天命”,医学也就不复存在了。上古时期,医巫不分,以巫代医,命由“天”定,命由“神”裁,人的寿命却很短,值得警惕啊!葛洪在《抱朴子》中发出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呐喊,明确宣示了对自身性命的主导权、主动权。因而,将健康委之于“天命”,希冀“坐而得寿”的想法,可以休矣。

先天禀赋好者必有高寿吗?父母赋予子女的先天禀赋,决定了子女的寿命上限及出生时的体质特点。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很难达到甚至远远达不到自己的寿命上限。自古皇帝不少禀赋完足,但高寿者屈指可数。史载的高寿者,也很少纨绔出身。倒是唐朝孙思邈、清朝曹庭栋等诸多名家,从小身体孱弱,儿时药不离手,最终反得享高寿。现代社会,多数家庭生养子女,双亲的孕前保养做得颇为完善,孩子的“先天禀赋”毋庸置疑,但“小胖墩”的增多、学生体育达标率的逐年下降却是社会现状。这种现象,究竟缘何?

影响寿命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看来,“命”好不一定寿高!必然还有更加重要的因素影响人的寿命。这个因素中医称之为“后天因素”,包括生活方式、社会因素、地理环境、疾病损伤等,其中与养生关系最密切的是生活方式,也就是“习惯”。可谓“不在习惯中生存,就在习惯中消亡”啊!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人的寿命,60%取决于自己,只有15%取决于遗传,即“先天禀赋”。

可见,“触值之命”所受于“天”,虚无缥缈;“强寿弱夭之命”所受于“亲”,只能被动接受,不能择其优劣。故要想长寿,祈望“命”好,不如尽量优化、完善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养出好习惯。

从现代的社会及人文特点来看,好习惯的培养应着重注意三个方面。

淡泊宁静

现代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期望捷径、求捷径,令人心无所定,多欲而神乱,破坏了长期、稳定好习惯的养成,甚至会直接引起情志紊乱而致病。所以应学会淡泊宁静的处世方式,以抑制浮躁,使“定而生慧”,安而正行。《黄帝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故凝神敛思,减少过分的欲望,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思想基础。

处处留心

“留心处处是学问”,生活中要善于观察,保持、加强已有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勇于改变坏习惯。“人无完人”,每个人的日常习惯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生命健康的“坏习惯”。完全消灭这些不良习惯并不现实,但是尽量减少不良行为习惯,养成好习惯,这才是养生者一生的巨大财富。尤其要注意的是,发现坏习惯,要从生活的最细小之处着手,任何一个微小的坏习惯,都可能导致生命的损伤和疾病的产生,所以强调“处处”,强调“留心”。习惯的修正,还应以人为镜,发现他人有不良习惯,马上反观己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发现他人的好习惯自己没有,则行“拿来主义”,并于自己的实践中进行检验,效则取之,不效则弃之。

儒家有“三省”之法,养生者也当“三省”,即“省己以周行,省人以立鉴,省天地以得法”。

勿因情废行

现代很多人感觉养生难,难在好习惯总要为人情“让路”。典型者如饮酒,当前社会,酒桌上似乎不醉不足以显示热诚,更有甚者,竟因大量饮酒而致酒精中毒,甚至有的“殉职”酒桌,可叹、可悲啊!宋朝叶适说得好:“只消一盏能和气,切莫多杯自害身。”所以,为了生命健康,遇到人情难关,要量力而行,或点滴不沾,或“客气”一番,甚至小小“伪装”一下,总胜过病房哀号,痛苦自受。而对于喜好饮酒者,当记住一诗:“不醉多愁醉多病,几回爱酒又停杯。”

总之,人的一生,“命”好真不如习惯好,正如孙思邈所言“故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喜好养生者,必当“慎思之”,“明辨之”!好习惯更应该“笃行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62.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好习惯胜过好命” 的相关文章

美容寓于养生

中医养生美容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心理、运动等手段而养神,运用药物、食膳法而养形,从而达到形与神俱,形神俱美的生命美感。 中医养生美容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心理、运动等手段而养神,运用药物、食膳法而养形,从而达到形与神俱,形神俱美的生命美感。影响人体健康和容颜的原因是由诸多复杂因素构成...

冬春排便自我调节法

冬春时节温度低,气候干燥,体内水分循环比其他季节慢,容易便秘。一般而言,大便在体内形成到排出,不宜超过24小时。 冬春时节温度低,气候干燥,体内水分循环比其他季节慢,容易便秘。一般而言,大便在体内形成到排出,不宜超过24小时。大便在体内残留过久,影响新陈代谢,易成毒素,让人食欲不畅,精神不振。便秘...

元气有定数谨护保全之

人生命的开始,先天的禀赋多少就已确定。这个先天的禀赋就是元气。元气看不见,摸不着,附含在气血之内,起决定作用,人在成形时就有定数。 “元气有定数,谨护保全之”。——语出清代名医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释文:人生命的开始,先天的禀赋多少就已确定。这个先天的禀赋就是元气。元气看不见,摸不着,附含在气血之...

防病保健强调动静结合

明代嘉靖皇帝晚年追求长生之举,对社会上重视老年人颐养保健。 1. 动静结合,保健延年 方开的《延年九转法》提出静以养阴,动以养阳的辨证关系。他说:“天地本乎阴阳,阴阳主乎动静,人身一阴阳也。动静合宜,气血和畅,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 2. 动态养生提倡导引、武术 导引、按摩和...

《周易》与养生

《周易》养生思想的核心—— 人生知变、应变、适变三大生存法则。 一.《周易》是一部什么书?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代关于研究宇宙万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中国自然哲学典籍,阐明自然宇宙之理,人生之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开山著作。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被列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称为中华第一经...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