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已经进入秋季了,现在身体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生活百科3年前 (2022-05-05)秋季养生325

秋天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讲究秋令时节衣食住行的卫生,有利于预防疾病保障身体健康。秋季人们身体的生理活动要和自然界“春播,夏种,秋收,冬藏”的阴阳变化相适应,

已经进入秋季了,现在身体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秋季养生知识 第1张

因此,秋季必须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秋季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合理饮食。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处的。要少吃辛辣刺激食品,少吃生冷凉性的食物如:西瓜,冰淇淋,绿豆,冬瓜,苦瓜等。特别是老年人更要少吃或者是不吃这些生冷凉性的食物,以免伤及到脾胃造成消化系统的疾病。

已经进入秋季了,现在身体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秋季养生知识 第2张

第二,早起早睡。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多躺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这类疾病在秋末冬初发病率极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这是因为在睡眠时血液在脑血管的流动速度变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夏季大多开着窗子睡觉,而到了秋季则要在睡觉之前把门窗关好。睡觉之前还要准备好被子,可能刚入睡的时候还不会冷到了后半夜就会感到冷的,这样准备好被子可以在冷的时候及时的盖上,平时多加注意这些细节就会减少因为天凉而冻着生病的情况。

第三,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力。秋天气候渐冷,穿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应该根据具体的天气温度来选择。秋季每天在一早一晚的时候天气最凉,出门的人们应该要增加衣物穿上外套,中午较热时可以脱下外套。特别是到了晚上会比较冷,所以在晚上要注意保暖,这样才可以防止伤风感冒。另外,经常有意识的让身体冻一冻,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应重视耐寒锻炼,如早操、慢跑、爬山等,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第四,预防疾病。秋末气候转凉,这个时期是中风和心肌梗死发病的高峰期,极容易导致猝死。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的人,对气候的变化也很敏感,很容易导致复发、病情恶化。因此患有这类疾病的患者应特别注意提高警惕加强预防,家中应备有急救与治疗药品,以防万一。

第五,预防秋燥。秋天气候干燥,因而皮肤水分蒸发快,故易造成皮肤干裂、皱纹增多、咽喉干痛、大便秘结等,因此秋天预防秋燥是重要的保健原则。首先,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其次,重视补充身体中的水分,

已经进入秋季了,现在身体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秋季养生知识 第3张

水是生命之源,不论春夏秋冬哪个季节都是要多饮水的,在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都喝凉白开水,可到了秋季天气转凉了,人们喝水的时候就不能在喝凉白开水了,应该喝温水。天凉喝凉白开会伤及到胃,胃受凉就会引发胃胀,胃痛,所以在秋季喝水要和温开水特别是有胃病的人们要多加注意。秋高气燥,口渴感强,但不宜多饮含气体的饮料,可选用胖大海加冰糖或白菊花加蜂蜜浸泡,频频饮服,既可补充体内水分,又可起保健治疗作用。老年人选择药物入汤较为适宜,如百合莲米汤、莲米银耳汤、山药莲米汤、元肉大枣汤、贝母雪梨汤、洋参莲米汤等,药补时应做成清汁薄汤,以免腻胃滞脾。同时还需要注意药性的差异,因人而异,如红参偏温、白参偏凉,使用时不可一概而论。只要审慎处之,于健康大有裨益。最后,要避免过劳和剧烈运动使津气液耗损。秋季防止皮肤干燥可涂擦一些护肤霜,但应注意口唇干裂不可擦甘油,更不可用舌经常舔口唇,否则会使口唇干燥皲裂加重。

第六,慎食凉性瓜果食物。夏季吃凉性瓜果虽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继续食用如:西瓜,冰淇淋,绿豆,冬瓜,苦瓜等,特别是老年人更要少吃或者是不吃这些生冷凉性的食物。否则,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第七,适时适量进补。常言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但进补时要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将这些食物与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秋季空气干燥,把进补的食材制成汤水服用比较适宜。一般人宜用食补,即选择新鲜的白菜、萝卜、莲藕等加入鱼、肉等做成汤,如花生鸡爪汤、莲藕牛肉汤、菠菜猪肝汤、萝卜排骨汤等。还可食用有利尿解热作用的水果,如苹果、雪梨、柑橘、荸荠、葡萄等,可补充大量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已经进入秋季了,现在身体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秋季养生知识 第4张

第八,谨防“空调病”。入秋后,由于“秋老虎”的威力,办公场所和家里的空调使用照旧,但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病症。

秋季是美丽的收获季节,让我们一起在秋高气爽中收获健康的生活。欢迎大家一起进行探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6334.html

分享给朋友:

“已经进入秋季了,现在身体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的相关文章

入秋后鼻涕喷嚏不断,眼又痒咋办7

入秋后鼻涕喷嚏不断,眼又痒咋办7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多由脏腑虚损,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邪、寒邪或异气侵袭所致。 在北方,从立秋开始,对艾蒿等花粉过敏的人进入一年中最难度过的季节,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让人痛苦不堪:眼痒、咽痒甚至咳嗽,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哮喘,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如有上述症状,很...

悲秋并非“秋”全部 金秋之韵莫辜负

悲秋并非“秋”全部 金秋之韵莫辜负

悲秋是可以预防的,这是肯定的答案。晒太阳,是基本的方法,因为光照可以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使人的情绪增高。 自古以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悲秋”也是他们热衷表现的主题。“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在四句诗中用了五个低调的“秋”字,刻划了多愁善感林黛...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专家提醒,秋季气候多变要提防以下四种皮肤病。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

秋风秋雨愁煞人 预防秋悲养精神

秋风秋雨愁煞人 预防秋悲养精神

秋季重在养肺,肺在志为悲,秋天的“秋风秋雨”到处是一派肃杀的景象,极易引起人们低落、伤感的情绪,秋季还必须注意不断地调养神气,以适应秋季季节特点。 秋季重在养肺,肺在志为悲,秋天的“秋风秋雨”到处是一派肃杀的景象,极易引起人们低落、伤感的情绪,秋季还必须注意不断地调养神气,以适应秋季季节特点,...

初秋不适五对策

入秋之后,秋老虎会给人们带来诸多不适,夏天的“高温多湿”和“紫外线”,加上“寒暖差(室内外温差等)”“空调寒”“内脏寒”还会延续,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和调理。 入秋之后,秋老虎会给人们带来诸多不适,夏天的“高温多湿”和“紫外线”,加上“寒暖差(室内外温差等)”“空调寒”“内脏寒”还会延续...

日子需要润着过

《黄帝内经》曰:“燥胜则干”,中医认为燥邪干涩,最易耗伤人体津液,而津液之于人体犹如水之于土地,起着滋润、濡润的作用。 《黄帝内经》曰:“燥胜则干”,中医认为燥邪干涩,最易耗伤人体津液,而津液之于人体犹如水之于土地,起着滋润、濡润的作用。 “秋季燥邪最伤肺,尤其伤及肺的津液,使肺阴(津液)受到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