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入秋后鼻涕喷嚏不断,眼又痒咋办7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77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多由脏腑虚损,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邪、寒邪或异气侵袭所致。

在北方,从立秋开始,对艾蒿等花粉过敏的人进入一年中最难度过的季节,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让人痛苦不堪:眼痒、咽痒甚至咳嗽,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哮喘,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如有上述症状,很可能患上了西医所讲的过敏性鼻炎,中医称为鼻鼽。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脏腑虚损,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邪、寒邪或异气侵袭所致。

常见的证候有:

1、肺气亏虚:表现为畏风怕冷,语声低怯,自汗,面色苍白。

2、脾气虚弱:表现为面色萎黄无华,消瘦,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四肢倦怠乏力。

3、肾阳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形寒肢泠,腰膝冷痛,神疲倦怠,女性宫寒不孕,男子则阳萎,遗精。

4、肺经伏热:可见咳嗽,咽痒,口干烦热。

推荐以下简便易行的方法,不妨一试:

滴鼻法 可选用芳香通窍的药物滴鼻,如复方薄荷滴鼻液等。

嗅法 可用白芷、川芎、细辛、辛夷共研细末,置瓶内,时时嗅之。

点穴法 取迎香穴、印堂穴、风池穴、足三里穴、合谷穴等进行点按,每次每穴5分钟,每日1次-2次。

灸法 可选用足三里穴、命门穴、百会穴等,悬灸或隔姜灸,每次1穴-2穴,每穴灸20分钟,10次为1疗程。

按摩疗法患者自行先将双手大鱼际摩擦至热,贴于鼻梁两侧,自鼻根至迎香穴反复摩擦至发热:或可于每晚睡觉前,自行按摩足底涌泉穴至发热,并辅以按摩两侧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839.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入秋后鼻涕喷嚏不断,眼又痒咋办7” 的相关文章

秋冬寒冷刺激多 预防心血管疾病“6要点”

秋冬寒冷刺激多 预防心血管疾病“6要点”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专家提醒,秋冬养生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心血管病患者自秋季起就开始增加,特别是在降温幅度大的日子里,冠心病患者和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尤其要多加注意。这是因为突然降临的寒...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意中说出了秋日养生的道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定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所以秋季保健必须重视以下七防。 秋季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特别是“白露”节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

秋季天干燥邪盛 养生首当护好肺

秋季天干燥邪盛 养生首当护好肺

秋高气爽、风干物燥貌似秋天的代名词;秋天养生,养肺护肺是关键,为冬天减少呼吸系统疾病打好基础。 秋高气爽、风干物燥貌似秋天的代名词。入秋后,人们常会觉得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发紧脱屑等现象,这是秋季干燥的气候所致。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既恶暖,又怕寒,肺...

秋后除湿去痛走罐更管用

秋燥、湿重再加上长期久坐,很容易产生感冒发烧、全身困倦、腰背酸痛等不适,而拔罐正能缓解这些症状,不过,更有效的拔罐不是我们常用的留罐,而是走罐。 秋燥、湿重再加上长期久坐,很容易产生感冒发烧、全身困倦、腰背酸痛等不适,而拔罐正能缓解这些症状,不过,更有效的拔罐不是我们常用的留罐,而是走罐。 除湿...

秋天别忘给眼睛补水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天高气爽的秋季也随之来临。很多人也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入秋以来身体的各种不适,且不说经常性上火、燥热,就连身体的疲乏感也明显作用到了眼睛之上。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天高气爽的秋季也随之来临。很多人也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入秋以来身体的各种不适,且不说经常性上火、燥热,就连身体的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