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去秋来,秋季如何养生?教你4个秋季养生诀窍

生活百科3年前 (2022-05-05)秋季养生165

关于立秋,民间素有贴秋膘的说法,不知道大家喝没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呢?贴没贴秋膘呢?

秋天到了,天气也渐渐凉爽起来,我们养生也要跟紧季节的步伐。那么秋季该如何养生呢?

夏去秋来,秋季如何养生?教你4个秋季养生诀窍  秋季养生知识 第1张

为何秋季养生要调整?秋风萧瑟,草木凋零。秋天的“肃杀之气”摧折草木,对人的健康也有损害。这其实并不难理解。秋天冷暖变化、气压变化和湿度变化等都比较剧烈,而此时人体也要重新调整以适应秋季的干冷。这段时间人体正气不盛、气血不充、阳气下降,导致免疫力下降,病毒和细菌也就容易趁虚而入,轻则感冒咳嗽,重则心梗脑梗,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抵抗力低的小朋友和老年人来说,就更容易受到秋季“肃杀之气”的影响,而有害身体健康。因此秋季养生不同于夏季,应及时调整,以适时令。

夏去秋来,秋季如何养生?教你4个秋季养生诀窍  秋季养生知识 第2张

秋季如何养生?1、 早睡早起,保持安宁收敛情绪

《黄帝内经》中提到,秋三月,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收敛神气,使志安宁。根据五运六气之说,秋季的司天之气是“急躁”而肃降的。为了远离这种萧杀之气,早睡早起就成了最好的手段。而且秋季干燥,人也容易急躁,此时保持心理情绪的安定平和,减少“肃杀之气”对精神的损耗。

2、 早晚及时添衣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日夜温差增大,中午气温高可以适当减衣,早晚降温时要及时添衣。立秋之后寒气开始冒头,及时添衣,以免寒气侵袭。另外关于“春捂秋冻”的说法,也并非适合所有的人,如果体虚怕冷,还是要及时保暖,莫为一时凉爽而着了寒气的道。

夏去秋来,秋季如何养生?教你4个秋季养生诀窍  秋季养生知识 第3张

3、 润燥养肺

随着温度、湿度的降低,秋季天气会逐渐干燥起来,此时就需要及时补水,润燥养肺,要多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以保持体内水分充足。日常饮食也宜清淡,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以免体内生热。若是内热外燥之气相加,身体就容易生病。

4、 走出“悲秋”情绪

秋风萧瑟,万物开始凋零,一些敏感的朋友可能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产生消极情绪,要及时有意识地调整心态,走出“悲秋”情绪,增加理性认知,客观地看待进退、得失。

夏去秋来,秋季如何养生?教你4个秋季养生诀窍  秋季养生知识 第4张

秋季养生,养身更需养心,要学会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饮食结构;注意天气变化,及时保暖。同时也要调整情绪,想法不同,看到的风景就会不同,情绪也发生变化。各位注重养生的小伙们都要注意起来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6344.html

分享给朋友:

“夏去秋来,秋季如何养生?教你4个秋季养生诀窍” 的相关文章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意中说出了秋日养生的道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中医认为,从立秋开始,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为阴盛的关键时期,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向阳消阴长过渡。 “春捂秋冻”的道理没错,但年轻人即使体质好也应“冻”得适度,“秋冻”不当,会招来“裙装病”——大冷天穿得太少落下关节炎;名为寒冷性脂膜炎的皮肤病,也常常会袭击那些为了美丽...

“贴秋膘”并非适合现代每个人 “秋燥肆虐”更应注重养阴

“贴秋膘”并非适合现代每个人 “秋燥肆虐”更应注重养阴

人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来。秋后的确该适当进补,但贴膘并非明智选择。 民间紊有“昼养阳,夜养阴”的说法,良好的睡眠可以保障心肺肝脾肾等脏器得到充分休养。人秋后的作息应逐步调整为“早睡早起”的状态。入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我国古人养生很重视顺应节气的变化,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所以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秋季养生警惕“秋伤于燥”

“秋伤于燥”多与“肺”脏相应,肺主皮毛,故有皮肤干燥,毛发脱落的现象。 近来门诊不少患者普遍反映唇口舌咽干燥,手指甲周围皮肤干燥起皮。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喻嘉言曾在《医门法律》“秋燥论”一篇指出:“秋月天气肃而燥胜,斯草木黄落。秋分以后之燥,秋伤于燥。”常有言秋分后天气“燥”,而实则霜降前后才为“...

秋分天渐凉 四大养生细节保健康

随着秋分节气到来,冷空气开始日渐活跃,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要准备好换季的秋装,以防着凉感冒。此外,以下的四个养生细节也要注意。 农谚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随着秋分节气到来,冷空气开始日渐活跃,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要准备好换季的秋装,以防着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