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春季养生 > 正文内容

春捂技巧 上薄下厚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春季养生611
面对初春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古人云:“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专家提醒大家,春捂并不是说穿的越多越好,捂是有讲究的。

今天是惊蛰节气,很多地方气候已经回暖,但是早晚和中午的温差还是很大。春寒料峭之时如果贸然减衣,身体一时无法适应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很可能发生感冒等一系列身体问题。面对初春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古人云:“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专家提醒大家,春捂并不是说穿的越多越好,捂是有讲究的。

春捂技巧“上薄下厚

人体下身血液循环相对上身来说较差,更容易受到寒流的侵袭,所以初春要注意腿部保暖,捂腿、捂脚、时时顾护人体的阳气。脚部位于肢体最末端,是身体上对外界温度最敏感的部位之一,所谓的“寒从脚上起”就是这样道理。脚部受凉后不但会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让人更容易被流感病毒、鼻病毒等侵袭外,还容易引起腹泻,并影响到脑部的供血量。中医认为,脚是人体上穴位非常集中的部分,有些人经常出现偏头痛、小腹疼痛却总也找不出原因,其实就有可能是因为脚部寒冷影响到全身经络运行所造成的阳虚。天气开始转暖后,很多人习惯于先脱去厚重的绒裤、毛裤、秋裤,一下子脱成了单裤。这是不符合初春养生原则的。裤子最好是由厚变薄逐渐减,毛裤、绒裤减成秋裤,厚的秋裤减成薄秋裤或连裤袜,再减成单裤。这道理和捂脚是一样的,目的是防止寒邪侵入人体。春捂是不需要捂头的。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人的阳气也会随着自然规律而生发,阳气是向上的,所以如果还捂着厚厚的帽子,就会影响到阳气生发。只是摘帽子也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渐适应外界的气候。如果您现在还戴着厚厚的帽子,先换个薄一点的,别一下子摘掉,要逐渐适应外界环境。

其他要捂住的部位

初春除了要注意腿部和脚部的保暖外,身体还有其他一些部位也需要注意适当保暖。

手腕 在手腕腕横纹附近有神门穴,本穴因有地部孔隙与心经体内经脉相通,气血物质为心经体内经脉的外传之气,其气性同心经气血之本性,为人之神气这是心经的原穴,心主血脉,气血运行畅通,利于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手腕不能让它受凉,一定要注意保暖。

腰部 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肾是人的先天之本,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人就会怕冷、尿频、腰膝酸软、精神不振、容易困倦疲乏,所以不要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早春里露着腰,以免着凉。

肚脐 肚脐上有神阙穴,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一般来说,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气温超过15℃时,即使是老人、孩子也该脱掉厚厚的衣服了,否则就会超出身体的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会适应不了,对健康同样是不利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638.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春捂技巧 上薄下厚” 的相关文章

气温变暖病菌生 沐浴春风防疾病

气温变暖病菌生 沐浴春风防疾病

春季气温逐渐上升,病菌病毒也随着“春风”而复苏并繁殖,因此我们在沐浴春风的同时,也要注意预防疾病。 春季气温逐渐上升,病菌病毒也随着“春风”而复苏并繁殖,因此我们在沐浴春风的同时,也要注意预防疾病。 我国养生家自古就重视春季天气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并根据天气特点指导人们的生活起居。如《摄生消息...

春气通肝主生发 此季养肝最适宜

春气通肝主生发 此季养肝最适宜

春气通肝,春天是肝旺之时,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最适宜养肝。 春天正是万物复苏、阳气渐生的季节,与肝相呼应,春气与肝气相通,春季养肝即是应季养生。四季养生遵循“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春天是草木萌生,百病始发的季节,更是肝病的多发时节。因为春气通肝,春天是肝旺之时,在春天,肝气旺...

春捂养生 捂好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脐四部位

春捂养生 捂好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脐四部位

早春时节,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脐这四个部位最需要好好捂捂。 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有道理的,但“捂”的位置很有讲究,绝不是“不减衣服”这么简单。 早春时节,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脐这四个部位最需要好好捂捂。 1、手腕:守住全身血脉 (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神门) 心主管全身的血脉,...

春季养生怎么养肝

《黄帝内经》认为肝脏为“将军之官” “罢极之本”,具有主疏泄、调畅气机与主藏血、调节血量的功能,与自然界的春季相应。春季自然界万物生发,最利于人体肝脏疏泄功能的发挥和喜条达特性的展现,因此春季养生宜养肝脏。 《黄帝内经》认为肝脏为“将军之官” “罢极之本”,具有主疏泄、调畅气机与主藏血、调节血量...

咋暖还寒 谨防春风伤人

大风带走大量的水蒸气,空气湿度降低,导致口干唇裂、鼻腔黏膜干燥,容易出现微小的裂口,防病功能随之降低,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如支气管炎、流感、肺结核等。 《黄帝内经》中提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由此可知,对于能使人致病的风邪要能够及时地躲避,这一点在春季尤其重要。因为,春天是风气主令。大风呼啸...

春季谨防风邪袭人

这两天坐诊,其中项背不适、肩周炎、头痛遇风加重患者增多,特别是年轻女性看到风和日丽,不顾湿漉漉的头发就迫不及待地穿单薄衣服,谁知次日就头痛不适,春风看来和暖,其实是乍暖还寒,尤其春季是以风气当令,《黄帝内经》认为“风者,百病之长也”,由此可知风邪之重。 这两天坐诊,其中项背不适、肩周炎、头痛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