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养生也要以和为贵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547
儒家文化向来推崇“和为贵”的思想,主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倡导在均衡中化解矛盾,求得和谐与发展。谓“和”,就是协调、和谐、平衡、融洽之意。

儒家文化向来推崇“和为贵”的思想,主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倡导在均衡中化解矛盾,求得和谐与发展。谓“和”,就是协调、和谐、平衡、融洽之意。“和”在天地万物运化之中,人体也需在诸多方面以“和”而延年益寿。

首先是人与自然之和。古人早就提出:“人与天地相应”,“人与天地之气生”,其中所讲的就是人类应积极适应于自然,而不是与自然相对抗。“适者生存”的说法,则是对一切生物与自然界关系的精辟总结。善待自然就是善待生命,保护自然就是保护生命。

其次是人与人之和。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和为贵”思想,实际上首先阐述的是一种文化观。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要和其他人相处共事,与他人和睦友好地相处,相互之间建立起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让心态处于轻松自如之中,有利于人体的内分泌,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如果人际关系恶劣,长期处于紧张、激动、委屈、忧伤的不良情绪之中,那很可能就会导致疾病发生。

再次是身心之和。医学专家指出,没有身心的高度和谐统一,人就得不到真正的健康,所以,增进心理健康,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保持心理的高度平衡,这是十分必要的。

近而是内脏之和。即气血和、阴阳和、五行和。古人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只有五脏六腑和者,才会精神振奋,健康长寿。

最后是饮食之和。做到膳食平衡,保持摄取与消耗相平衡。所谓营养平衡,是指既全面摄取人体所需各种营养要素,又要保持各种营养要素所占的比例。

《吕氏春秋》说“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何谓“本”?就是《黄帝内经》总结出的“阴平阳秘”,“气血正平”,“精神内守”,“正气存内”。憨吃、憨睡、憨乐,这是我的养生箴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68.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养生也要以和为贵” 的相关文章

中秋白露听琴赏月

秋季天气特点多风少雨、气候干燥。中医认为秋季是由热转寒,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过渡时期。初秋,盛夏余炎未消,气温仍然较高,故有“秋老虎”的说法。 今年中秋、白露恰逢一天。正如白露的名称,从这天起寒气渐盛,空气中的水气每到夜晚常在树木花草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农历言:“斗指癸为白...

起居养生三大秘诀

作为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的百岁老人一点不稀罕,八九十岁的老人随处可见。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当地的水土等因素外,他们有三个不容忽视的长寿因素:心态平和、保持适当强度的体力劳动、家庭和睦。 作为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的百岁老人一点不稀罕,八九十岁的老人随处可见。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当地的水土等因素外...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可以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少受疾病的侵扰。我国的中医养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什么是养生的呢?中医养生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的常识!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