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安得美女颜如玉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607
玉用于美容护肤,是古人的一个独特发现。早在5000年前,先民们就用玉石做粉、用红兰草做黛制成化妆品,古代诗文中所说的“粉黛”其实就是泛指美容的化妆品。

玉用于美容护肤,是古人的一个独特发现。早在5000年前,先民们就用玉石做粉、用红兰草做黛制成化妆品,古代诗文中所说的“粉黛”其实就是泛指美容的化妆品;三国时期孙权的宠妃郑夫人面部为刀所伤,御医用玉石配药轻摩伤部及周围为其治疗,治愈后郑夫人面部不但没有留下任何瘢痕,反而变得更加白嫩细腻;清末慈禧太后的美容大法之一,就是每日用一种名贵的玉在面部搓、擦、滚。

自古用玉来美容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内服,另一种是外用。

食玉有风险

食玉之风古已有之,比如古代诗人屈原在《楚辞·九思·疾世》中就希望像神仙那样“吮玉液兮止渴,啮芝华兮疗饥”,在《涉江》中期盼“登昆仑兮食玉羹,吾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这其中的“吮玉液”、“食玉羹”都是说食玉的。即便在现代也有很多人服用珍珠粉、玉粉来美容。中国人食玉的历史已很悠久,当初人们认为玉可以入药,会将玉研磨成粉制成浆汁或丸子吞服以防治疾病,强健身体。汉代末年,道教出现以后,随着炼丹术的出现,人们认为食玉可以成仙。汉代的医籍《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食玉可以“柔筋强骨,安魂魄,长肌肉,益气。久服耐寒暑,不饥渴,不老神仙,人临死服五斤,死三年色不变……”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神仙道教和炼丹术极为流行,食玉风气大为盛行。最提倡食玉能成仙的是东晋的道教徒葛洪。他在《抱朴子·仙药》中说:“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次则诸芝,次则五玉……”玉和其他金石类矿物药被列入仙药中的“上药”。

古人认为食玉有神奇的美容保健效果,可是现在我们并不主张去食玉,因为玉的品种不同,成分也不同,如果用作内服,不经过科学的研究,随意食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说魏晋时期流行一种五石散,这种五石散中就包括玉石类的配料,这个散剂性燥热,那些宽袖长袍、飘飘欲仙的名士,因为多次服用五石散才使自己获得了创作灵感。《世说新语》中说:“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不过这绝非好事,因为五石散的药效发作后身体燥热,长期服用的话,还会导致精神恍惚,不能控制,急躁起来发狂痴呆,甚至看见苍蝇也要拔剑追赶,其效应是相当可怕的。根据现代科学研究,无论是直接食玉或是将玉石入药,其功能及药用价值都很有限,虽然玉石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能被人体吸收,但没有必要直接服食,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伤害。

外用效果好

相对内服,外用玉的效果就比较好,用玉涂一涂、抹一抹、刮一刮、蹭一蹭,就能起到很好的美容效果,因为玉有一定的辐射作用,可分解、吸附皮肤有害物质,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用这种具有放射性物质的矿石,去刺激人体的各个穴位,如耳朵、脸、手脚等穴位多的地方。玉石在摩擦、搓滚过程中,会形成一个电磁场,促进各部位、各器官的协调。因此拿它刮一刮、蹭一蹭,是有好处的。

此外,玉是凉性的,用清凉的玉石按摩,还可以镇静面部神经。现代有些美容师会用玉石所制的按摩器来为顾客做美容,调理肌肤。这种按摩器对面部穴位有着刺激按摩的作用,进行脸部按摩时使颜面部肌肤有一个初步舒缓,其间美容师会对一些穴位进行重点按摩,这么做可以调动经络中的气血能量,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弥补气血不足,将一些平日积累在身体内的毒素排解出去,使面部皮肤缓解衰老,起到美容的功效。据《汉书·王莽传》记载:东汉王莽掌权时,有一个大臣名叫孔休,王莽想结好他,就想送他一玉琢,并对他说:“诚见君面有瘢,美玉可以灭瘢。”意思是说我见你脸上有瘢,这多影响美观啊,我送你一块玉琢,可以帮你祛瘢。由此看来,以玉磨面,除掉脸上瘢黑,历史上也不乏其事。

此外,中医还有一种治病方法——刮痧,刮痧常用的刮痧板,用玉做成的最好。远古先民在刮痧时多用石质的砭石,有独到的作用,颇受青睐,泗滨砭石就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不过发展到现代,刮痧时最常用的是水牛角和玉所制成的刮痧板,因为玉有“清音哑、止烦渴、定虚喘、安神明、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才会受到人们的青睐。

总的来说,如果有条件,还可以经常佩戴玉质的首饰,养生防病。佩戴着玉质的首饰,更能让人感受到那温润坚韧的玉德、源远流长的玉文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77.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安得美女颜如玉” 的相关文章

皮肤黏膜干 试试润肺食

中医之肺不仅指西医的肺脏,还包括肌肤皮毛在内的所有与呼吸有关的器官系统。肺先天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注定冬季寒冷干燥的空气,首先损害的是人体的肺,所以一直有“肺不喜燥寒”的说法。 冬季,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全身皮肤干燥脱屑,鼻黏膜出血,几乎所有人都口唇干燥开裂,怎么喝水也不行。为什么冬季人体皮肤黏...

平衡饮食防悲秋

《红楼梦》“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一章,写林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霜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

男女养生各不同,你做对了吗?

男女养生各不同,你做对了吗?

  俗话说:男靠吃,女靠睡。男不离韭,女不离藕。男要“冷”养,女要“热”养……  其实,这些俗语都在说明一件事:男女养生,各有侧重。  今天就送给大家一份最全的男女养生重点手册,能帮你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健健康康活到百岁!  男靠吃,女靠睡  01  男属阳,女属阴,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因此...

养生新研究层出不穷,别盲目轻信

  “中国人多吃米饭不会增加升血糖的风险。”日前,某国际期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在国内营养学界引发热议,中国营养学会理事范志红则公开发表文章质疑该说法。  近年来,健康养生领域类的新研究层出不穷,其中很多“成果”是由国外知名学府和机构发布的。但是,在国内权威专家看来,这些新观点尚待进一步检验。  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