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赏陆游诗 学保健法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587
陆游之所以有良医之才,与他幼年身体不好,常常吃药是分不开的。陆游虽出生官宦之家,但由于幼年体弱多病,刚满50岁就出现身体虚弱,齿摇须白的衰相。

诗人陆游精通医学。在他近万首诗歌中,有不少记录了他三十多年的养生心得及悬壶生涯。甚至也可以这样说,陆游的很多诗歌,其实就是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良方。

养生如栽树 保养元气即护根

“养生如艺树,培养要得益”,陆游重视养生之道,他认为,养生如同栽树,要从根上精心呵护,而这个根就是保养元气,延年益寿。他的诗无数次提到“爱气”、“养气”、治气”,“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秋毫失固守,金丹亦奚为”?一个人如果失了元气,就是垮了身体,到那时即使服用再多的金丹秘药,也是无济于事的。

陆游认为,人的五脏六腑都与脚有关,所以他对脚的养护也非常重视。每天不论睡觉再晚,他从不会不洗脚就睡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从不间断,“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烧鲜汤”。不仅如此,他在总结洗脚经验时还说:“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热可却。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病退即停药,按摩辅助疗

我们现在说的按摩,在陆游诗中也是多次出现,“病退停汤药,身衰赖按摩”,病好了就要停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对自己病后虚弱的身体,要靠保和养恢复,除了饮食的营养全面以外,还要把按摩当作祛病康复的辅助疗法坚持下来。例如,“解衣摩腹西窗下,莫怪人嘲作饭囊”,陆游认为,常常按摩腹部,能够促进脾胃运动,对扶正益气有很大的帮助。

陆游认为,人的很多病都可以通过按摩得到恢复,人的很多器官也可以通过按摩得到保养。所以在陆游的很多按摩术中,还有叩齿、梳头、摩目以及按摩睾丸等等。比如,看书是最伤眼睛的,这是古今的文化人都知道的道理,但对于怎样有效地保护眼睛,却是知之甚少。而陆游就常常在读书写作之余,用手按摩双眼,以增加眼部的气血循环,防止视力受损。“驿壁读诗摩病眼,僧窗看竹散幽怀。”

养生术助人又益己

陆游之所以有良医之才,与他幼年身体不好,常常吃药是分不开的。陆游虽出生官宦之家,但由于幼年体弱多病,刚满50岁就出现身体虚弱,齿摇须白的衰相。“予少多疾恙,五十已遽衰。齿摇颌须白,萧然蒲柳枝”,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陆游开始了他的医学生涯,写诗农桑之余,潜心研究养生之术,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做起,35年如一日的坚持了下来,到了晚年,终于初见成效,不但身体由弱变强,还目光炯炯,黑发茸茸,返老还童了。“两片神光夜穿户,一头胎发入晨梳”。

当然,陆游不单给自己养生,还给当地百姓治病疗疾,诗中也记录了他受百姓欢迎的场面。“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多以陆为名”。为给群众治病,他还自垦药圃,种植药材,以减少老百姓看病的支出。“逢人乞药栽,郁郁遂满园,玉芝来天姥,黄精出云门”,“大瓢满贮随所求,聊为疲民起憔悴”。他自己也从中找到不少乐趣,最终以85岁高寿离开人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50.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赏陆游诗 学保健法” 的相关文章

立冬养生歌

立冬时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起居方面宜做到早睡晚起,每天早晨等太阳出来后再起床,着衣应注意防寒保暖,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宜多到户外晒太阳。 冬至夜长晨接阳, 防寒保暖添衣裳, 脚暖曝背勤搓手, 节欲护肤畅血流, 户外锻炼太极扬, 忌辣燥热坚果尝。 解释:立冬时养生应顺应自然界...

《周易》与养生

《周易》养生思想的核心—— 人生知变、应变、适变三大生存法则。 一.《周易》是一部什么书?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代关于研究宇宙万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中国自然哲学典籍,阐明自然宇宙之理,人生之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开山著作。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被列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称为中华第一经...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人越到中年,发现自己不能再好好地睡一个完整的觉了,有的人甚至会被夜尿憋醒,以前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玩笑,但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    01  为什么会被尿憋醒?  一般到了40岁以上,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起夜的问题。  年轻的时候,身体会有自然的分泌节律,夜间睡觉的...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