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长夏之季 如何合理除湿健脾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649
湿为长夏(夏秋之交)主气。此时节,湿热熏蒸,水汽上腾,湿气最盛,故一年之中长夏多湿病。

湿为长夏(夏秋之交)主气。此时节,湿热熏蒸,水汽上腾,湿气最盛,故一年之中长夏多湿病。湿邪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滞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气机不畅则胸闷,俗称“热得喘不上气”。且湿困脾胃,使脾胃纳运失职,升降失常,表现为不思饮食,脘痞腹胀,便溏不爽,小便短涩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夏秋之交季容易出现“湿”重而影响健康,但每个人体质不同,并非每个人都会为“湿”所困。如果体内并无湿阻甚至属于津液亏虚的体质,却盲目大量食用利水渗湿的食物和药物,则会加重体内气血津液和阴阳的失衡,导致身体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要学会科学判断自己是否需要除“湿”,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如厕时,看大便。黏滞溏软不成形者体内有湿。2.看舌苔。白苔增厚,黏腻不爽者为寒湿;舌苔粗糙或厚且发黄腻者为湿热。3.小腿。湿性重浊黏腻,其向趋下,小腿位于人体的下部,所以小腿是否发酸,发沉是判断体内是否有湿的典型指标。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同样是湿,也要科学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是“红豆薏米汤”,“绿豆汤”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先说红豆薏米汤,红豆和薏米均有较好的健脾利湿作用,但这两样食物均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过量进食或作为加餐可能会加重糖代谢的紊乱。薏米红豆汤并不适合“湿热”类的人群。绿豆汤,绿豆性寒凉,脾胃有寒的人不宜吃。

最后给大家介绍几味常用中药,均为药食同源。帮助体湿朋友们科学合理且更有针对性地除湿健脾。

山药 益气养阴,补肺脾肾,固精止带。用于脾胃虚弱,脾虚食少。妇女带下,儿童消化不良腹泻者皆可食用。

大枣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便溏,倦怠乏力。

白扁豆 健脾,化湿,消暑。用于脾虚湿盛,运化失常导致的食少便溏,白带增多。

薏米 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脾虚泄泻。

冬瓜皮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玉米须 利水消肿,利湿退黄。用于排除壅积的水液和湿气,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体内有湿者,因其兼具降血糖功效。

赤小豆 利水除湿,解毒排脓,通乳。

绿豆 清热,消暑,利水,解毒。用于湿热烦渴、感冒发热、吐泻、水肿尿少等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912.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长夏之季 如何合理除湿健脾” 的相关文章

入秋后鼻涕喷嚏不断,眼又痒咋办7

入秋后鼻涕喷嚏不断,眼又痒咋办7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多由脏腑虚损,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邪、寒邪或异气侵袭所致。 在北方,从立秋开始,对艾蒿等花粉过敏的人进入一年中最难度过的季节,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让人痛苦不堪:眼痒、咽痒甚至咳嗽,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哮喘,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如有上述症状,很...

悲秋并非“秋”全部 金秋之韵莫辜负

悲秋并非“秋”全部 金秋之韵莫辜负

悲秋是可以预防的,这是肯定的答案。晒太阳,是基本的方法,因为光照可以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使人的情绪增高。 自古以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悲秋”也是他们热衷表现的主题。“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在四句诗中用了五个低调的“秋”字,刻划了多愁善感林黛...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所以秋天养生,应以“养肺”为先。 秋天气候干燥,人们常觉得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发紧脱屑等现象,本身有呼吸系统宿疾的患者也容易复发。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外...

秋季进补冬虫夏草不可乱吃

秋季一到,“进补养生”又开始成了许多市民生活中的重头戏。做为名贵补品的冬虫夏草即能补阴也能补阳,很多人认为冬虫夏草什么人都可以吃,其实不然。 秋季一到,“进补养生”又开始成了许多市民生活中的重头戏。做为名贵补品的冬虫夏草即能补阴也能补阳,很多人认为冬虫夏草什么人都可以吃,其实不然。 冬虫夏草到底...

把防晒进行到底

处暑过后,外面的天气开始变得凉爽起来,不少人感到难熬的夏天终于结束了。然而,就在此时,人们常在不知不觉中疏忽大意,对日晒不再采取必要措施。但殊不知,即使气温下降,秋天的紫外线依旧强烈。 处暑过后,外面的天气开始变得凉爽起来,不少人感到难熬的夏天终于结束了。然而,就在此时,人们常在不知不觉中疏忽大...

立秋养生“收”字当先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养生保健要顺应四时。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养生保健要顺应四时。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