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专家支招应对秋季寒凉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628
一场秋雨一场寒,几场秋雨过后,气温明显下降,早晚温差相对变大,给适应了炎热的人们带来了较大挑战。在如此多雨的季节替换时节,应该如何顺应时势,保养好自己的身体呢?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几场秋雨过后,气温明显下降,早晚温差相对变大,给适应了炎热的人们带来了较大挑战。在如此多雨的季节替换时节,应该如何顺应时势,保养好自己的身体呢?

防秋燥 入秋后,随着空气湿度降低,皮肤会变得干燥,身体因感受燥邪容易发生疾病,中医称为“秋燥”。秋天养生首先要注意养肺,可以多吃百合、莲子、藕、梨、鸭肉等滋阴润肺的食物,另外“贴秋膘”进补更要讲科学方法,最好经过体质辨识后进行调养。

稳情志 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由于天气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可适当选择琴棋书画、养花种草、玩物赏鸟等文化娱乐活动,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防湿邪 秋凉季节容易导致风寒、湿邪侵入形成的痹证常常会诱发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病症。尤其是寒湿性腰痛在老年人中比较高发,寒湿性腰痛主要就是腰部受风寒湿侵袭引起,在阴雨天会加重。可通过按摩疏解不适。方法是双手交叉,快速揉搓,把手掌搓热后直接捂在肾俞穴上,用手掌温暖腰肾,同时双手顺时针按揉。

过于潮湿的环境会让人徒生不少烦恼。为预防湿邪侵入人体及潮湿带来的其他疾病,专家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

不要淋雨 风湿病人最怕阴冷潮湿的气候,潮湿多雨的天气容易使“老风湿”复发。如果不小心淋雨,要及时把脚擦干,换上干燥的鞋子,防止感冒及关节炎、风湿等疾病复发。

及时增减衣物 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不可过分贪凉,防止受湿、受寒。

经常清洗晾晒衣物 清洗的衣服一定要晾干,被褥也要经常清洗晾晒,防止多雨潮湿天气滋生病菌导致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发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922.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专家支招应对秋季寒凉” 的相关文章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中医认为,从立秋开始,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为阴盛的关键时期,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向阳消阴长过渡。 “春捂秋冻”的道理没错,但年轻人即使体质好也应“冻”得适度,“秋冻”不当,会招来“裙装病”——大冷天穿得太少落下关节炎;名为寒冷性脂膜炎的皮肤病,也常常会袭击那些为了美丽...

三暖防范“新型秋乏”

寒露节气后,气温迅速下降,日照骤然减少,早晚温差骤然增大,气候剧变形成的冷暖差,可致植物神经紊乱,人体生理功能失调,不但会加重秋乏,甚至还会诱发疾病。 一直以来秋乏被认为是机体为补偿炎夏大量消耗而进行自我调整并使生理功能趋于平衡的现象,现代秋乏发生的原因已经大大超出了原来的范围。最主要的原因是人...

立秋养生“收”字当先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养生保健要顺应四时。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养生保健要顺应四时。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

秋季养生五款粥

养生粥因其独特的养生作用一直被大家推崇,并根据四季不同,品种有别,功效而异。 养生粥因其独特的养生作用一直被大家推崇,并根据四季不同,品种有别,功效而异。如春吃荠菜粥明目利肝,夏吃绿豆粥清热解暑,秋吃百合粥润肺养阴,冬吃腊八粥补气益血。各种养生粥有着不同的作用。时值仲秋,您不妨做几款秋季养生粥。...

秋季养生 着重四方面调养

秋天,阳退阴长,热去寒来,草木枯萎,万物凋零。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的观点,在气候变化无常的“多事之秋”,人们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调养。 秋天,阳退阴长,热去寒来,草木枯萎,万物凋零。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的观点,在气候变化无常的“多事之秋”,人们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调养。 精神调养 秋天的萧瑟...

秋季胃病患者重“五养”

中医学认为,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保健,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张、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 中医学认为,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保健,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张、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