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金秋时节延髓麻痹养护四法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53
秋季宜养阴,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且秋季早晚温差大,对于中风病人来说,容易感受风寒之邪。所以中风患者宜早睡早起,并适时添加衣物,不可因过分贪凉而影响疾病的恢复。

时值金秋,叠翠流金,又到了象征着幸福和收获的美好时节。然而,对于中医来讲,每于季节交替变更之时,就容易出现各种病症。尤其秋季是温度由酷热转为寒凉的季节,因此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多在此时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容易造成二次发病,从而出现延髓麻痹。那么,什么是延髓麻痹?哪些人群易发此症?金秋时节该如何预防和养护呢?

延髓麻痹是咋回事

延髓麻痹又称为球麻痹,是常见的咽喉肌和喉肌麻痹综合征,可由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经及核的下运动神经元病变,以及双侧皮质延髓束损害所致,主要分为真性延髓麻痹和假性延髓麻痹两类。延髓麻痹病人最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需要长期依靠鼻饲管进食流质饮食,患者和家属都非常痛苦,长期鼻饲可造成鼻腔内黏膜破溃、食管黏膜和胃部黏膜病变、溃疡甚至出血,呛咳将异物误吸入肺部则会酿成肺炎等并发症;延髓麻痹病人如果护理及饮食调配不当,还会发生脱水、营养不良、消瘦、抵抗力下降等问题,进而影响康复进展。所以鼻饲饮食及护理非常重要。

延髓麻痹的易发人群

延髓麻痹尤其是假性延髓麻痹,多见于反复发作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多为2次或多次脑血管病发作,如脑梗死、脑出血等患者,中医统称为中风病患者。中风病的发病原因很多,多与情志、饮食、起居有关。现代医学经研究表明,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多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高同型半胱氨酸有关。

如何进行鼻饲护理

鼻饲前检查胃管固定情况,保证无菌操作,食物的冷却温度以及必要的口腔清洁,都是鼻饲护理的关键。比如食物一定要冷却至38℃~40℃,患者每天要进行至少两次口腔护理,这些细节一定要引起重视。”专家介绍说,“胃管留置时间的长短往往取决于胃管本身的质地,按《基础护理学》要求,长期留置胃管的人需要7天更换一次,但临床实践表明,硅胶管留置适宜时间可在21~30天。

延髓麻痹金秋时节养护四法

起居有制 秋季宜养阴,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且秋季早晚温差大,对于中风病人来说,容易感受风寒之邪。所以中风患者宜早睡早起,并适时添加衣物,不可因过分贪凉而影响疾病的恢复。

饮食有节 吞咽功能障碍者应注意食物种类和质地的选择。其中,食物的种类及比例选择:油脂类25克,奶制品类100克,豆制品50克,畜禽肉类50~100克,鱼虾类50克,蛋类25~50克,蔬菜类400~500克,水果类100~200克,谷类300~500克。以上为正常人每日摄取的食物种类和比例,吞咽障碍病人在选择食物时可以参考以上种类;食物的质地:除了尽量按平时膳食的种类及比例选择外,还须考虑容易进食,而又不引起误吸等方面,因此可做适当的加工,调制食物质地。临床实践中,应首选糊状食物,亦可根据吞咽器官障碍部位所致吞咽障碍阶段,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食物并进行合理配制,或使用的食物加稠剂(凝固粉)。可以采用搅拌机或电动食物料理机搅拌食物,制作成各种黏稠度的食物。同时,秋季饮食应以清淡、少油为主,并注意多饮水,多食入水果,蔬菜。不可过食肥甘,少吃或者不吃辛辣刺激食物,忌烟酒。

运动有度 延髓麻痹,尤其是反复发作的脑血管病病人,运动功能和运动能力下降,常常出现胃肠运动功能减弱、二便障碍、肢体萎缩、痉挛等状态,运动时应本着持之以恒、劳逸结合的原则,可适量适时地进行锻炼。适度锻炼能促进气血运行,疏通阻塞的经络。锻炼时要注意安全,切不可急功近利,以防止意外的发生。吞咽功能的训练也尤为重要,包括舌体灵活性的锻炼、口腔肌肉的锻炼、认知功能的锻炼、喉间肌肉的锻炼等。

情志有调 中风病多是由于情志不遂引起的,情志即人的各种各样的情绪。中医学称为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素问·举痛论》所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广思则气结”,说明不同的情志失调对气机有不同的作用。盛国滨教授谈到,中风病人应该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放松,尤其在金秋时节,可以多多接触自然,感受阳光、白云、天空、海洋等自然环境带给人心灵的开阔和舒畅,感受丰收的喜悦;多与家人、朋友进行情感沟通,树立人生自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928.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金秋时节延髓麻痹养护四法” 的相关文章

秋天气候干燥 慎防呼吸道疾病

秋天气候干燥 慎防呼吸道疾病

“鼻为肺之窍”,秋天气候干燥,燥邪极易通过鼻腔而侵肺,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 “鼻为肺之窍”,秋天气候干燥,燥邪极易通过鼻腔而侵肺,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芦根为芦苇的根茎,入肺、胃二经,对于呼吸道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及预防效果。此外经常按摩迎香穴,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对预防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多吃水果青菜。另外也可在烧菜煮汤时放些胡椒,都有解除秋乏的效果。 秋天一到,整个人经常会有昏昏沉沉的感觉,这是脾胃在找你“算账”了。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

秋季犯困精神差 四大方法解秋乏

秋季犯困精神差 四大方法解秋乏

处暑至秋分时节,早晚温差较大,中午气温仍然较高,暑湿仍较重,湿易困脾,脾主肌肉,故会出现疲惫无力的现象。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到了秋天,总是犯困,没有精神,这是秋乏的表现,专家介绍,秋乏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因为夏季气血充于表,至秋气机下沉,但仍气动于先,血动于后,肌肤腠理多血而少...

多变之秋 当心皮肤病

秋季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更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更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专家提醒,多变之秋,要预...

初秋天微凉 养胃护胃保健康

秋季是寒暑交替时节,天地阳气渐收、阴寒渐长、气温冷暖多变,人体之气血也随之内收,很容易导致新病徒生或旧病复发,尤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功能性胃肠病等疾病最为常见。 入秋后,到医院看胃病的人多了起来。由于季节因素,胃病在秋冬季会比夏天多发一些,一方面是天气转凉,大家胃口大开,一下子猛...

秋季养生宜养肺脏

《黄帝内经》认为:“肺为相傅之官、诸气之本。”既主呼吸之气,又主一身之气,具有主宣发与主肃降的功能。 《黄帝内经》认为:“肺为相傅之官、诸气之本。”既主呼吸之气,又主一身之气,具有主宣发与主肃降的功能。秋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成熟,阳气开始收敛、阴气开始发升,天人相应,最利于人体肺主气功能的发挥和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