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健脾保胃之法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453
秋季养生,早在《黄帝内经》就已经记载了较为详细的方法:“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中医讲“天人合一”,人体应该顺应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须遵循天时、地理的客观规律。谈到秋季养生,早在《黄帝内经》就已经记载了较为详细的方法:“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秋季雨水逐渐减少,气候以“燥”为主要特点,秋季天地间以平和肃降为主要运动变化,因此秋季养生,无论生活作息、饮食着衣、体外运动皆以养收为基本原则。

脾胃常见病

在秋季如何才能做到健脾保胃?脾胃实乃人体的发动机,人体的气血津液皆由脾胃运化而来,如果不注意保养、纵容陋习,则定会损伤脾胃,导致疾病百出,即李东垣所言:“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秋季气候偏于干燥,燥易伤阴,最常见的疾病很多都是因为生活、饮食习惯不好,未顺应秋季的特点所致。

胃痛:由于胃气郁滞,胃失和降,导致人体上腹胃脘近心窝处发生疼痛的疾病,又称“胃脘痛”。治疗多施以理气和胃之法。

泄泻:泄泻多是由于感受外邪或饮食所伤等,导致脾胃受损,脾气虚弱,运化失司,小肠无以分清别浊,大肠传化失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混杂而下,终成泄泻。治疗多从运脾化湿之法。

养生三步走

一日三餐,食物水液,均由脾胃来消化吸收,故人体的健康与否,脾胃的状况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秋季养生呢?“养生三步走”告诉我们如何健脾保胃。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秋季,人们的作息应该是早睡早起,以顺应秋季天地间气候的变化。同时,我们应该保持精神平淡安定,以缓和秋季肃降之性。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衣着保暖,切勿忽略气温的变化,做到随温度增加衣服,以顺应收敛之性。

2.饮食调补

秋季饮食,少食辛辣,多食甘淡,以甘淡滋润,回收阳气,滋养阴气为本。《黄帝内经》记载:“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苦性多燥,燥则易伤肺。秋季燥邪当令,肺本为娇脏,易伤于燥,若多食苦味之品,则变本加厉,损伤肺气,故应忌食苦性之品。

那么秋季食用哪些食品可以起到健脾保胃的作用呢?下面介绍两款具有健脾保胃作用的养生食疗方:

百合蔗汁粥

材料:百合15克,甘蔗500克,粳米500克。做法:将新鲜的甘蔗去皮榨汁备用,将粳米、百合放入水中煮1小时,待煮成粥后,将蔗汁兑入锅中,文火10分钟即可。本品养胃生津,润肺止咳。

百合薏米山药粥

材料:百合10克,薏苡仁20克,山药20克。做法:将百合、薏米仁、山药洗净,一起放入锅内,文火煮20分钟后,即可使用。本品具有健脾生津,养阴润肺之效。

另外,秋季宜多食蔬菜、肉、蛋、奶及苹果、梨、香蕉等水果。

3.体育锻炼

秋季是户外体育锻炼的好季节,因为此时气温回落,运动后不容易中暑,但秋季天地之气以内敛为主,故人体气血津液亦应内敛,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汗出过多而损伤阳气,耗伤阴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943.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季健脾保胃之法” 的相关文章

秋是阳消阴长过渡期 养生“5个要诀”请牢记

秋是阳消阴长过渡期 养生“5个要诀”请牢记

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期。因此,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下面5个要诀: 忌悲 中...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不胜防。对于健康人而言,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就应当十分小心了,因为一冷一热极易导致血管痉挛,以致旧病复发。 秋风起,天气渐渐的凉了。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

秋天转凉燥邪到 6招防止“鼻炎闹”

秋天转凉燥邪到 6招防止“鼻炎闹”

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螨花粉增多,鼻腔容易受到外来刺激物的影响,导致鼻炎发生。 俗话说“秋天到,鼻炎闹”,秋天是鼻炎的易发期,尤其是过敏性鼻炎患者,一把鼻涕一把泪,喷嚏不断,鼻塞、头疼等,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专家介绍,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

“秋季困乏”不是病,饮食起居来调整

“秋季困乏”不是病,饮食起居来调整

“秋季困乏”,它并不是疾病,而是人体在夏秋换季时所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是一种正常的机体调节过程,属于身体的自我保护行为。 初秋时节,不少人都会产生莫名的倦意,整天睡眼惺忪打不起精神,甚至有人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其实,这种疲惫、嗜睡的现象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它并不是疾病,而是人体在...

秋风送爽天逐凉 护阴养肺防秋燥

秋风送爽天逐凉 护阴养肺防秋燥

秋季的养生要义是防燥护阴,养肺为先,使肺气得平,无外其志。尤应注意在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科学调摄和疾病的预防。 秋季,从立秋开始,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六个节气,也即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从立秋到霜降,其气候变化经历了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两个阶段。立秋、处暑、白露这三...

三方面有效防治秋燥

中医学认为,肺喜润而恶燥,秋季气候干燥最容易损伤肺,因此秋季尤其要注意对肺的保养,预防肺系疾病发生。 在四季气候中,中医将“燥”列为秋季主气,认为“燥”是秋季最易伤人致病的邪气。入秋以来,有些人出现了皮肤发紧、口干舌燥、鼻腔干燥、喉咙发干、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大便秘结等症状,这些症状并不是一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