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秋之交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77
经过天气炎热的夏季,进入秋季之后,天气迅速由炎热转为干燥,人体也到了“夏秋之交”的分水岭。饮食及生活习惯,大家该怎样去调整,才能防止疾病的趁虚而入?

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特点。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就应该顺应不同的节气,调整自己,该宣发的时候宣发,该收敛的时候收敛,做到与天地相应,这就是顺时养生。“夏气之应,养长之道;秋气之应,养收之道”。经过天气炎热的夏季,进入秋季之后,天气迅速由炎热转为干燥,人体也到了“夏秋之交”的分水岭。这个时节该如何养生?饮食及生活习惯,大家该怎样去调整,才能防止疾病的趁虚而入?专家介绍,夏秋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肠道重呵护

到了夏秋之交,门诊腹泻患者往往增加约四成之多。秋季腹泻、急性肠胃炎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小儿和老年人更易引起并发症。由于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快,胃肠道的自然屏障变弱,碰上食物污染、消化不良等原因更易出现腹泻。在温差较大的秋季,严重腹泻还容易诱发“肠中风”。因此,初秋早晚温差较大,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晚上睡觉时要防腹部着凉。饮食调养是养护胃肠的重要手段,应多食清淡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并注意饮食卫生。

秋冻重适度

“天气转凉,温度、湿度变化比较大,容易引发关节疼痛,应注意保暖。”专家强调说,夏秋之交温度变化快,有时酷热难当,有时凉气袭人,极易发生外寒内热的病症。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所谓“秋冻”,一方面是说秋季气温凉爽,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温度逐渐降低的环境中,经过一定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从而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天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中医认为,秋季天气干燥,宜养阴,如果穿得太多而出汗,易伤阴生燥,对身体不利。但对关节病患者来说,“秋冻”要适度,因为温度过低易引起关节部位的疼痛,尤其是有受凉受寒病史的患者更应注意。疼痛和肿胀是关节炎的常见表现,关节炎患者平时应尽量做好关节的保护,注意保暖,如果出现问题要马上就医。

秋燥重滋润

夏秋之交,有些人因贪凉受寒,断断续续地干咳,但又无明显感冒症状。对于这些症状,专家说这是“秋燥”。燥证分内燥、外燥两种:外燥是外感燥而致病,内燥是脏腑津液亏损之证。如想缓解症状,就需要多吃润燥生津的物品。专家推荐夏秋之交可多食麦冬、玉竹、百合、石斛。

麦冬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麦冬常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状。但是由于麦冬性微寒,不宜用于脾虚引起的泄泻、痰饮及气虚明显的人群,亦不可过量服用。麦冬不仅可治疗疾病,还可用来做药膳,美味又养生。主要有麦冬蒸子鸭,能滋阴清热,润肺生津,适用于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气虚弱、口干、便秘、喉咙肿痛、更年期综合征等。

玉竹 玉竹味甘、微寒、性平,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玉竹适用于肺胃阴伤所致的燥热咳嗽、咽干口渴、胃脘隐痛、大便燥结等病症,同时也适用于干咳少痰,或者口燥咽干的人,起到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的作用。脾胃虚弱、痰多清稀、胃寒腹泻者不宜服用。常用药膳有玉竹养肺梨,能滋阴润燥、养肺祛痰、美肌,适用于阴虚燥热、肺燥咳嗽者。痰过多者、脾虚腹泻者、风寒咳嗽者不能吃。玉竹多跟沙参、麦冬等药材搭配使用。

百合 百合性微寒,味甘淡,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阴虚燥咳,虚热上扰、失眠、心悸及胃脘疼痛等症状。本品富含人体所必需的优异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多种生物碱。百合不仅味道鲜美,并且营养丰富,药用价值也很高。常用药膳主要有百合安神茶,具有清热安神、益气养阴的功效,适合神志不宁、心烦易躁、失眠多梦、心悸气短、多汗者;痰多、食积、风寒咳嗽或脾胃虚寒者不适用。

石斛 石斛味甘,性微寒,能养胃生津、滋阴清热、明目退翳。本品可用于热病口渴、牙龈肿痛、肾阴亏虚之目暗不明、阴虚火旺等症状。常用药膳主要有石斛菊花汤,有较好的明目润燥功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851.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夏秋之交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的相关文章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初秋是气温变化较大的一个时令。此时节的气候特点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证。 专家介绍,万物经历了夏季的茁壮成长,初秋是到了收敛生性的时...

秋天转凉燥邪到 6招防止“鼻炎闹”

秋天转凉燥邪到 6招防止“鼻炎闹”

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螨花粉增多,鼻腔容易受到外来刺激物的影响,导致鼻炎发生。 俗话说“秋天到,鼻炎闹”,秋天是鼻炎的易发期,尤其是过敏性鼻炎患者,一把鼻涕一把泪,喷嚏不断,鼻塞、头疼等,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专家介绍,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

秋来防凉养脾胃 恬静淡然不贪嘴

秋来防凉养脾胃 恬静淡然不贪嘴

立秋过后,天气虽然炎热,但已是阳降阴生之季。年轻人对季节变化可能不敏感,但年老体虚的人则要注意早晚加减衣服。 阳历8月里包括两个节气:立秋和处暑。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从这天起,气温应该逐渐下降,但事实上,进入立秋后天气还是很热。不仅南方如此,就连北方地区也没有黄叶飘零的现象,只是昼夜温差加大而已。...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人体最易失守的防线。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我们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于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咽痛等现象。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

暑去凉来秋燥起 饮食起居8注意

暑去凉来秋燥起 饮食起居8注意

秋季是养生的好时节,同时也是疾病的高发期,此时对饮食起居等多方面很有讲究,有一些养生常识需要注意。 秋季是养生的好时节,同时也是疾病的高发期,此时对饮食起居等多方面很有讲究,有一些养生常识需要注意。 调护运动 在清凉的晨风中运动,不仅锻炼身体,还训练了耐寒力,为寒冬做准备。 此外,登山是适...

秋季天干燥邪盛 养生首当护好肺

秋季天干燥邪盛 养生首当护好肺

秋高气爽、风干物燥貌似秋天的代名词;秋天养生,养肺护肺是关键,为冬天减少呼吸系统疾病打好基础。 秋高气爽、风干物燥貌似秋天的代名词。入秋后,人们常会觉得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发紧脱屑等现象,这是秋季干燥的气候所致。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既恶暖,又怕寒,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