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金秋时节话山楂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400
除了消食导滞,山楂还能活血化瘀,对调理妇科疾病、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很有帮助,常食还有利于防癌。山楂是常用的一味中药,性微温,味酸甘,入脾胃肝经,有消食健胃、活血化瘀、收敛止痢之功。对肉积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痛经闭经、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等,均有疗效。

除了消食导滞,山楂还能活血化瘀,对调理妇科疾病、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很有帮助,常食还有利于防癌。山楂是常用的一味中药,性微温,味酸甘,入脾胃肝经,有消食健胃、活血化瘀、收敛止痢之功。对肉积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痛经闭经、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等,均有疗效。

在药店里,山楂有几种制品,其中的功效有区别。

1、山楂,就是山楂的果实,摘下来,除去杂质,切片烘干。如果医生写“山楂”,则药店给的是整个山楂。如果医生写的是“山楂肉”,则药店给的是去了果核的山楂肉。炮制山楂原是去果核的,但明代医家提出“核有功力不可去”,故就有了两个制品。一般我们现在多用带果核的。这种山楂,除了消食导滞,还可活血化瘀。

2、炒山楂,取干净的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放凉。这种制品,活血化瘀作用降低,其主要作用是消食导滞。炒山楂消食导滞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化肉食上,在生活中,炖鸡肉牛肉时放入几颗山楂,就很容易炖烂,就说明了山楂有很好的消肉食作用。

3、焦山楂,取净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放凉。这种焦山楂,除了消食导滞的作用,还善于治疗伴有积食的泻利,这也就是很多儿科专家在治疗孩子食积伴泻利时,多选用焦山楂的缘故。

4、山楂炭,取净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放凉。这种山楂炭能疗血积。如文献记载,妇女产后瘀血积滞,用童便煎服山楂炭,可疗“恶血上冲气壅”。

另外,还有蜜制山楂,适用于脾虚食滞的患者;红糖制山楂,可以和血散瘀,适用于产后血虚瘀血、恶露不尽等。

不仅消食导滞还能活血化瘀

山楂的消食导滞作用,大家都知道。此外,山楂还能活血化瘀,对调理妇科疾病很有帮助。比如,它是瘀血型痛经患者的食疗佳品。这种痛经患者常在行经第1~2天或经前1~2天发生小腹疼痛,待经血排出流畅时,疼痛减轻或消失,且经血颜色暗,伴有血块。此时,可取完整带核鲜山楂200克,洗净后加入适量水,文火熬煮至山楂烂熟,加入红糖三羹匙,搅拌均匀即可。一般从经前3~5天开始服用,每日早晚各食山楂泥一羹匙,可以冲开水饮用,直至经后3天停止服用,一般会明显缓解痛经。

这种方法是从名医张锡纯那里借鉴来的,张锡纯认为山楂“善入血分,为化瘀血之要药。能除痃癖癥瘕,女子月闭,产后瘀血作疼”。

张锡纯当年用山楂治疗女子血瘀闭经。他说:“女子至期月信不来,用山楂两许煎汤,冲化红蔗糖七八钱,服之即通,此方屡试屡效。若月信数月不通者,多服几次亦通下。”

因能活血化瘀,故山楂也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楂具有扩张血管、强心、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活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利尿和镇静作用,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山楂酸还有强心作用,对老年性心脏病也很有益处。

另外,山楂中含有的牡荆素等化合物具有抗癌作用,常食山楂有利于防癌。据报道,山楂片水煎液可延长长瘤动物的寿命,如可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作用等。

可见,山楂实在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好东西,但山楂也有一些不适合服用的人群。山楂只消不补,脾胃虚弱之人不宜多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孕妇莫吃山楂,因为山楂破血化瘀,能刺激子宫收缩,可能诱发流产,孕妇千万不要因贪食而出问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1087.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金秋时节话山楂” 的相关文章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意中说出了秋日养生的道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

秋季脾胃多疲惫 进补之前重养胃

秋季脾胃多疲惫 进补之前重养胃

进入秋季,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下降,而且经过酷夏各种冰冻食物的轰炸,很多人的脾胃处于疲劳状态,此时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进入秋季,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下降,而且经过酷夏各种冰冻食物的轰炸,很多人的脾胃处于疲劳状态,此时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秋季进补前重在养胃。...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中医认为,从立秋开始,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为阴盛的关键时期,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向阳消阴长过渡。 “春捂秋冻”的道理没错,但年轻人即使体质好也应“冻”得适度,“秋冻”不当,会招来“裙装病”——大冷天穿得太少落下关节炎;名为寒冷性脂膜炎的皮肤病,也常常会袭击那些为了美丽...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定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所以秋季保健必须重视以下七防。 秋季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特别是“白露”节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

贴秋膘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

中医认为贴秋膘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对于超重、肥胖的人切忌贴秋膘;对于体重偏低的,特别是属于低体重的,可以适当“贴秋膘”。 夏天炎热的气候,人们往往食欲不振,很少吃肉。进入深秋,日渐寒冷的天气让人们食欲大增,于是在秋天开始变本加厉吃,蔬菜、水果已经满足不了突如其来的胃口,大口吃肉就变成了秋天...

秋天别忘给眼睛补水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天高气爽的秋季也随之来临。很多人也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入秋以来身体的各种不适,且不说经常性上火、燥热,就连身体的疲乏感也明显作用到了眼睛之上。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天高气爽的秋季也随之来临。很多人也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入秋以来身体的各种不适,且不说经常性上火、燥热,就连身体的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