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3)夏季养生164

时值夏季,在养生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养生宝典《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夏季不仅要注意“养阳”外,还要注意“养心”,而养心之道又莫过于“志闲而少欲”,正如《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所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夏季养生 第1张

《黄帝内经》也是养生宝典

《黄帝内经》不仅是我国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也是一部养生宝典。

《黄帝内经》的养生要旨是:顺应自然,调和身心,培元补气,“不治已病治未病”,实现健康生活。

所谓顺应自然,就是顺应四时阴阳之变,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这段话提出了两个养生要点:一是阴阳四时乃死生之本,只能顺之不能逆之;二是春夏要养阳,秋冬要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按常理,春温夏暑易伤阴,秋凉冬寒易伤阳,为何《黄帝内经》反而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呢?

众所周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规律,如果以寒热划分阴阳,则春夏行阳令,秋冬行阴令。春时阳生,夏时阳盛;秋时阴收,冬时阴藏。然而,春时虽然阳气始生,但风寒之邪尚能为患,稍不小心便会感冒发烧,故春时应注意御寒保暖,以养人体之阳。夏季炎热,人们喜纳凉、吹空调、喝冷饮,但夏夜纳凉易受寒湿之邪入侵,吹空调易患感冒,喝冷饮太多易伤肠胃,均伤人体之阳。

同理,秋冬之时虽行阴令,但燥邪为患,易伤阴。秋凉冬寒,人们喜食辛辣,或饮酒以御寒,但辛辣之物易生内热,酒易生湿热,饮食太过则伤阴。正因为人们在春夏只知养阴不知养阳,在秋冬只知养阳不知养阴,《黄帝内经》才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这种理论,正是《黄帝内经》在养生保健方面的高明之处。

夏季养生要“养心”

时下,正值夏季。在养生方面除了注意“养阳”外,还要注意“养心”。

夏季为什么要“养心”?心脏和夏季有何关系?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志为喜。”这是根据古代阴阳五行理论,将心脏与热、火、南方、苦味、赤色、笑、忧、喜等对应联系起来。因夏季火旺,故夏季与心脏的关系十分密切。

夏日炎炎,应如何养生?《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提出: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这段话论述夏季养生,第一点是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夏日昼长夜短,睡眠也要随之“夜卧早起”,以顺应自然,如晚上睡眠时间不足,最好睡午觉补足。第二点是“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当夏天气温升高至一定程度时,人体会出现烦躁、易怒等症状。此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遇事不可激动,以防“情绪中暑”。同时,人的精神要像夏天的万物一样,郁郁葱葱,蓬勃向上,心情愉悦,使人体气机舒畅,这就是顺应夏天万物生长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还认为,夏季的养生之道,其实就是“养心”,如违背此道,就是“逆心”。“逆心”的结果,是“秋为^疟”,“冬至重病”,所以《黄帝内经》特别强调“冬病夏治”。而为了预防秋冬的疾病,夏日必须注意“养心”。

北京故宫有个“养心殿”,那是清代自雍正以后八个皇帝办公休息的地方,此殿之名出自《孟子》的“养心莫善于寡欲”。而从养生的角度讲,“养心”莫善于“志闲而少欲”,正如《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5227.html

标签: 夏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的相关文章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空气中湿度高,气压偏低,含氧量降低,会导致人体缺血、缺氧。锻炼后因汗出过多血液循环受阻,回家后进入空调房,环境冷热不均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近日,62岁的市民常先生晨练后回家突发心梗,经医院竭力抢救后脱离危险。家人很纳闷,“都说心脏病在冬天易发作,怎么夏天也发作?”对此,专家解释说,夏...

“长夏”为何要养脾?如何养脾?

“长夏”为何要养脾?如何养脾?

长夏季节多雨潮湿,水汽上升,空气湿度大,加之或因外伤雾露、或因汗出粘衣、或因淋雨涉水、或久居潮湿之地,人体易感受湿邪而引发诸多疾病,长夏养脾的原则是“健脾祛湿”,可从日常饮食起居做起。 中医养生保健特别强调“三因养生”,即“因时养生”“因地养生”“因人养生”。专家介绍,“因时养生”就是根据不...

盛夏驾车谨防汽车“空调病”

盛夏驾车谨防汽车“空调病”

在炎热天气里,一些驾驶员在享受凉爽的同时,常常会感到莫名的疲倦乏力、皮肤干燥,不同程度地出现手足麻木、头痛、咽喉痛、神经痛以及肠胃不适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汽车“空调病”。 在炎热天气里,汽车空调给驾车族带来了一个清凉的世界。但是,一些驾驶员在享受凉爽的同时,常常会感到莫名的疲倦乏力、皮肤干燥...

夏季防治头痛6要点

夏季防治头痛6要点

夏季由于天气炎热、饮食改变、日照强、休息差等多种原因,是头痛的高发季节。 “进入夏季以后,经常头痛,有时会持续一周左右,睡不着也吃不下。”最近天热,39岁的常女士饱受头痛的困扰,严重影响生活工作。李燕主任介绍,头痛是脑病科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其病因复杂,既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可以作为许多...

夏季贪吃冷饮小心患肠胃炎

夏季贪吃冷饮小心患肠胃炎

每到夏季,不少人为了解暑热,贪吃冷饮,这些冰凉的食物大量进入肠胃后,刺激干扰肠胃的正常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 每到夏季,不少人为了解暑热,贪吃冷饮,这些冰凉的食物大量进入肠胃后,刺激干扰肠胃的正常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严重还会诱发肠易激综合征。另外...

夏季属火应于心 凉血养心最养生

夏季属火应于心 凉血养心最养生

夏三月阳气大放,夏属火应心,心为阳脏,所处上焦,为阳中之太阳,夏三月人的阳气主要集中于心。 夏,是怒放,是生长。适度“放纵”以待秋。夏长正是为秋收,自然之法则。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炎暑将临,雷雨增多,万物进入旺盛生长时节。此时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